2013年,华谊兄弟以2.52亿买下张国立影视公司,唯一条件就是张国立需签订为期

成双影夜色 2025-04-15 18:45:42

2013年,华谊兄弟以2.52亿买下张国立影视公司,唯一条件就是张国立需签订为期5年的对赌协议,张国立还要拿出1.5亿入股华谊,并保证3年锁仓不卖,从此,张国立的苦日子就来了。 张国立,这位家喻户晓的演员,近日卷入了一场股权风波。他控股的公司弘立星恒,曾是华谊兄弟的第九大股东,持有532万股,占比0.43%。然而,在华谊兄弟最新公布的2015年一季报中,弘立星恒已悄然退出前十大股东之列。据悉,张国立已经减持了部分股票,套现约5000万元。 2013年,张国立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将自己的浙江常升影视公司70%的股权,卖给了华谊兄弟,总价高达2.52亿元。这笔交易看似简单,背后却大有文章。华谊兄弟支付了1亿现金,外加1.52亿的股票,但附加了一个苛刻的条件:张国立必须签订为期5年的对赌协议,并同意将获得的股票锁定3年,每年只能解禁不超过1/3的数量。 对于张国立而言,这个决定可谓是进退两难。一方面,艺人转型做老板本就不易,公司运营需要大量资金,巨额的资金压力下,出售股权换取现金和华谊股票,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另一方面,5年的对赌协议和3年的股票锁定期,无疑是一副沉重的枷锁,让他失去了主动权。权衡利弊,张国立最终还是签下了这份协议。 如今,弘立星恒手中仍有355万股华谊股票,按照最新股价计算,市值超过1.3亿元。但让张国立懊恼的是,如果他在去年底就抛售这部分股票,本可以多赚1700万元。股市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张国立显然错失了最佳的套现时机。 作为明星,张国立对股市的判断力和专业投资者相比,难免有所欠缺。艺人投身商界,既有对多元发展的渴望,也有对资本市场的向往,但他们往往缺乏系统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股市投资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需要审时度势、把握时机,而这恰恰是许多艺人难以驾驭的。 与张国立的遭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位知名导演冯小刚。早在华谊兄弟上市之前,冯小刚就已经是公司的股东,持有2.29%的股份。2014年,冯小刚的妻子徐帆透露,冯小刚已经将手中的华谊股票套现超过2亿元,成为中国电影界的"首富",光是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高达4000万元。 冯小刚与华谊兄弟的渊源颇深。早在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在资本市场敲钟上市,冯小刚便亲历了这一历史时刻。上市首日,冯小刚与华谊兄弟执行总裁王中磊并肩而立,两人满面笑容地注视着大屏幕上节节攀升的股价。这一瞬间被记者的镜头定格,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经典画面。 冯小刚敏锐地嗅到了资本市场的机遇,他在华谊兄弟上市之初就已经开始布局。2008年,华谊兄弟增资扩股,一众明星股东趁机入场。黄晓明以每股3元的价格,购入了180万股,总投资额540万元。张涵予、罗海琼等明星也以同样的价格入股。上市首日,华谊兄弟股价飙升至70.81元,这些明星股东的股票价值暴涨数十倍,一夜之间成为"股市富豪"。 但并非所有明星股东都能像冯小刚那样,在股市中游刃有余。投资股市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敏锐的判断力,这对于大多数艺人来说,并非强项。他们或许能在票房上创造奇迹,但在股市这个"大赌场"中,却难免有些捉襟见肘。 "明星股东"现象的出现,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影视行业的青睐,也折射出艺人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渴望。通过入股上市公司,明星们不仅能分享公司的成长红利,也能为自己的事业发展开拓新的空间。但这种"跨界"之举,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质疑,艺人缺乏管理和决策的经验,其股东身份可能只是一种营销噱头。也有人担心,艺人的商业活动可能会影响其在观众心中的形象。 从冯小刚和张国立的不同遭遇可以看出,在资本市场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的剧本都不尽相同。冯小刚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精准的投资策略,赢得了丰厚的回报。而张国立虽然也曾斩获高额利润,但在关键时刻却错失良机,令人惋惜。 艺人投资之路,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商业利益和艺术追求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复杂多变的资本市场中把握方向,这些都是摆在每一位"明星股东"面前的课题。无论成败得失,他们的探索之路都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这个融合与创新的时代,艺人们正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时代的新篇章。

0 阅读:1713

猜你喜欢

成双影夜色

成双影夜色

成双影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