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要跟中国改善关系?因为当美国抢下格陵兰岛的想法时,日本将会是最害怕的那个,其实日本担心的不是被美国吞并,而是害怕国际关系回到一百年前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借用沈逸老师的一句话:“中国如果和日本打仗,那是没有任何道德方面的问题的” 说白了,日本和中国改善关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当美国对格陵兰岛的吞并野心昭然若揭时,日本突然意识到,国际秩序正滑向“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而自己可能成为下一个牺牲品。 这种恐惧,在沈逸老师那句“中国如果和日本打仗,那是没有任何道德方面的问题的”直白论断中,被彻底放大。 2025年1月,特朗普公开宣称“必要时将以军事手段确保格陵兰岛的战略安全”,这一言论震惊国际社会。 作为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拥有全球15%的稀土储量和连接北极航道的关键地理位置,美国对其的觊觎早有伏笔——2018年特朗普政府曾正式提议购买该岛,2024年出台的《北极战略》更明确将北极地区列为“核心利益区”,计划部署250架先进战机和10艘核动力破冰船。 这种毫无掩饰的强权逻辑,让日本猛然惊醒:当美国为了资源和战略优势可以无视国际法与盟友关系时,作为美国在东亚最紧密的盟友,日本的处境其实岌岌可危。 毕竟,驻日美军基地、琉球群岛乃至整个西南诸岛,在华盛顿的战略棋盘上,不过是可置换的棋子。 日本的焦虑,更深层源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压力。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造成3500万军民伤亡,这笔血债至今尚未彻底清算。 尽管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但日本右翼势力持续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试图美化侵略历史。沈逸老师的论断之所以直击日本痛点,正是因为它戳破了一个事实:若国际秩序退化为“拳头即正义”的丛林社会,中国完全可以基于历史正义采取行动,而日本在道德和法理上毫无反驳余地。这种“历史原罪”带来的被动,让日本在面对中国时始终存在心理阴影。 现实层面,美国正将日本绑上“印太遏制”战车的行为,更让东京感到窒息。2024年7月,美日设立“统合军司令部”,将驻日美军指挥体系与日本自卫队深度绑定,实质是把日本变为美国在东亚的“军事附庸”。 日本每年为驻日美军承担约90亿美元军费,却连基地内美军犯罪的司法管辖权都无法完全掌控。 更严峻的是,美国在北极的扩张与在台海、南海的挑衅,正将日本拖入中美直接对抗的前线。 2023年,日本对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17.6%,汽车、半导体等支柱产业依赖中国市场,但美国却要求日本在芯片出口上“选边站”,这种“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撕裂状态,让日本的战略风险与日俱增。 在生存本能的驱动下,日本不得不调整策略。从经济层面看,2023年中日贸易额达3180亿美元,中国连续15年稳居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仅丰田、本田等车企在华年销售额就超过300亿美元。 一旦中日关系恶化,日本企业将面临供应链断裂和市场流失的双重打击。 地缘安全上,美国对格陵兰岛的野心,让日本意识到“盟友不可靠”——丹麦作为北约成员国,仍可能被美国直接威胁;那么同为盟友的日本,在北极航道开发、资源争夺等问题上,又如何确保自身利益不被牺牲? 于是,日本开始试探性改善对华关系。2024年11月,中国恢复对日本公民的30天免签政策,东京迅速回应将扩大对华农产品进口;2025年3月,岸田文雄政府首次公开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与此前紧跟美国炒作台海议题的态度形成反差。
日本为什么要跟中国改善关系?因为当美国抢下格陵兰岛的想法时,日本将会是最害怕的那
寒月清辉洒落处
2025-04-15 18:10:0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