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YU7 的 PHUD 用起来怎么样?
1、首先大家问的比较多的问题,就是会不会标配?
肯定会是标配。因为有了 PHUD 意味着不再需要仪表,小米不可能再独立开发一个仪表的版本。
2、什么是 PHUD ?和普通 HUD 到底有什么不同?
现在市场大概有几类,比如 WHUD,目前最好用的我觉得是理想。
还有比如 ARHUD ,也就是把 HUD 的导航、实景做集合,比如蔚来 ET9 的双焦面,有一个焦面就是做了 ARHUD 和实景融合,行业也是独一份。
小米的全景 HUD 也叫 PHUD 。说大白话就是前挡底部变成一个大屏幕,但其实也是在底部内置了多个投影,把内容投射在黑色区域里面。这样显示区间可以从左侧的 A 柱可以延续到右侧。
图一看不清因为拍摄角度不是驾驶位角度,坐到驾驶位后会不同。
底部黑色区域也是为了让信息显示的更清楚,确保不会收到光线的干扰,而且从谍照图看显示的区域非常高亮,应该有局部调光,细腻度和对比度应该会很不错,达到真正的 3D 效果,很科幻,比阿维塔的远端屏更有氛围。
3、它能带来什么?
相比远端屏,PHUD 可以做一个真正的“假远端”,因为没有实体屏,所以投影后发现内容实际离你很远,显示会更沉浸,实体屏会有不同。
而相比普通 HUD ,PHUD 显示位置更低,在前挡的下方,刚好是传统仪表的上方。好处是它也不像 HUD 有一个平面在你面前,我们开车眼睛需要远近焦点的切换,且有遮挡,这也是很多人宁愿关闭 HUD 的原因。
因为有底部挡光,PHUD 又有“屏幕”显示的效果,因为位置比较低,眼睛余光就能看到,平时驾驶时候不容易被干扰。
当然 PHUD 大家理解还是以场景交互显示用为主,不是独立交互的概念,定位更像我们的智能手表,中控屏更像我们的平板和手机。
4、为什么要开发前挡做交互入口?
前挡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互入口,驾驶时它的优先级比仪表盘、中控屏更高。所以越来越多的公司会开发前档,把前档变成一个交互入口,而不是屏幕。
未来,前挡就不再是简单服务比如时速一些基础信息,而变成一个信息独立入口,比如结合现实环境做虚拟现实的重构,比如一块幕布怎么更灵活的排版,想象空间还是很大的,所以 YU7 只是小米智能座舱思考的第一步。
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意义还是增强现实,这点和自动驾驶的融合是非常契合的,也就是环境+智驾能力的可视化,摆脱传统的仪表盘甚至是大屏。
(图一:小米 YU7 / 图二:参考宝马概念车)
小米yu7小米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