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鬼露头了?”1月深圳福田口岸出入境大厅内,执勤民警巡逻时察觉3人神情紧张,行为颇为可疑,当民警将他们鼓鼓囊囊的背包打开盘查时,直接惊呆了! (信息源:安徽商报《3人携带625管人体血样欲出境,被海关查获》2025-01-21) 福田口岸人流如织,三名男子却显得格格不入,他们背着沉甸甸的包,眼神闪躲,步伐急促。巡逻民警察觉异样,果断上前拦住他们,打开背包的瞬间,现场一片寂静,里面竟是625管装在保温箱里的人体血液样本! 这些样本被精心包裹,外面贴着“火锅底料”的标签,显然是为了瞒过安检。民警当场查获7.9公斤血液样本,按黑市价格估算,这批血液竟价值180万元!警察果断拘捕三人,故事由此展开。 调查很快揭露,这三人只是更大网络中的小角色,他们自称受雇运送货物,每次得手能赚几千元报酬。血液样本的来源却更为隐秘,指向一些打着“免费体检”或“高薪献血”旗号的地下机构。 这些地方往往以小利诱人,吸引不知情的市民抽血,许多人以为只是简单检查,却不知自己的血液已被封存,准备送往境外。有受害者回忆,自己在街头被“免费体检”吸引,对方声称“抽点血做健康档案”,结果被抽了满满六管血,还签了一份模棱两可的“知情同意书”。 随着调查深入,警方发现这些血液样本的流向令人担忧。一部分被用于“寄血验子”,内地孕妇通过中介将血液送到香港检测胎儿性别,再进行选择性流产,这不仅加剧性别失衡,还催生了一条横跨两岸的黑色产业链。另一部分血液则被境外机构收购,用于基因数据研究,甚至可能被用于研制针对特定人群的生物武器。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血液样本的运输过程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为了躲避检查,走私者将血液藏在火锅底料、化妆品等伪装物中,完全不顾血液可能携带的传染病病原体。一旦这些血液流入非法渠道,后果不堪设想。 这起案件并非孤例。近年来,深圳各口岸多次查获非法运输血液样本的案件。2023年,山东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走私疫苗和血液样本的案件,被告人通过水客夹藏、货车运输等方式,将孕妇血液送往香港检测,涉及金额高达456万元。2017年,福田口岸曾截获199管“验子血”,当事人弃货逃逸,这些血液最终被销毁。 这些案件背后,是一条庞大的地下产业链。不法分子利用内地与香港的法律差异,以及部分民众对胎儿性别的偏好,大肆牟利。他们通过网络招募“血头”,以每管血液300-500元的价格收购,再以每管2000-3000元的价格转卖,中间利润高达数倍。 专家指出,非法血液运输不仅危害公共卫生安全,还威胁国家生物安全。人体血液中蕴含的基因数据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一旦被境外机构获取,可能被用于生物武器研发,对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此外,未经检测的血液可能携带艾滋病、乙肝等病原体,非法运输易引发传染病跨境传播。 为了打击此类犯罪,我国法律对血液样本的跨境运输有严格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采集、保藏、运输、利用人类遗传资源。违反规定者,将面临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甚至刑事责任。在此次深圳案件中,三名嫌疑人可能面临走私人类遗传资源材料罪的指控,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然而,尽管法律严厉,仍有不法分子铤而走险。这背后既有高额利润的诱惑,也有监管漏洞的存在。例如,一些地下机构以“健康管理”“基因检测”为名,非法采集血液;部分物流企业为了利益,默许甚至参与走私。此外,公众对非法采血的危害认识不足,也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为了防范类似事件发生,专家呼吁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血和走私行为。同时,公众应提高警惕,避免参与任何形式的非法采血活动。如果发现可疑的“免费体检”“高薪献血”广告,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这起案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时代,生物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基因数据安全,不仅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斩断非法血液产业链,守护我们的生命安全和国家利益。
如何评价深圳这座城市?
【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