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混不下去了,才想到回国“捞金”?曾是中国公派留学生,沈捷和陈敏夫妇如今已经是美国某知名大学的学者教授,他们却选择回国养老。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留美教授回国养老的消息冲上热搜,两位老人年轻时用国家公费留学名额扎根美国,如今却想要回国养老,有人翻出三十年前公派留学的红头文件,有人计算他们在《科学》杂志发的论文值多少贡献分吵的不可开交。 公费留学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国家投资。九十年代送个留学生出去,花的钱能在北京二环买厕所,现在只够在鹤岗买套房。 当初我们国家支持学生留学,说白了就是我们国家就是撒钱求教育,出去留学的学生,但凡有几个学成归来,我们的科研就会提升不少。 但是当初这些学生出国的时候占国家便宜,现在人老了,还要回国养老,还是占国家便宜,我们怎么能够答应呢? 要是人人都学这老两口,年轻时拿钱出去给外国搞科研,老了回来挤占养老资源,这不就跟村里供孩子读大学,结果孩子在城里安家再也不管爹娘一个道理? 但话又说回来,当年签的合同违约金才二十万,搁现在连个车位都买不起,这种违约成本跟闹着玩似的。 看热闹的网友吵得凶,其实解决方法早摆在那儿。深圳去年就有案例,某院士把海外专利带回国内转化,市政府直接给团队配了带医院的养老社区名额。 要我说就该立规矩,公费留学签合同时加上条款,在海外每待五年,回国养老就少享10%的公共福利。 反过来,要是能给国内培养十个博士生,或者带回来几个技术专利,我们才会给待遇。这比在网上扯什么爱国情怀实在多了。 说到底,人才流动就像谈恋爱,强扭的瓜不甜。国家现在搞的双创基地、归国人才绿色通道,比二十年前聪明多了。 上海给海归教授开的价码里,连子女国际学校学费都能报销,这才是抓准了痛点。至于那些铁了心不回来的,只要按合同该赔钱赔钱,咱们拿这钱培养下一批学生,总比扯皮强。 你们怎么看呢?
在美国混不下去了,才想到回国“捞金”?曾是中国公派留学生,沈捷和陈敏夫妇如今已经
大胆的妞妞
2025-04-15 15:46:48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