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河南林州的红旗渠工地上,任羊成的四颗牙被石头砸松动,在悬崖峭壁上,他

文史记叙录 2025-04-15 10:56:11

1960年,河南林州的红旗渠工地上,任羊成的四颗牙被石头砸松动,在悬崖峭壁上,他拿起钳子拔掉了那四颗牙齿,尽管身体的苦痛几乎让他无以为继,他依然在悬崖边缘坚守了整整六个小时。

1959年,河南林县,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连基本的生存用水都成了奢望,为了彻底摆脱世代缺水的困境,林县人民决定,自己动手,修一条“人工天河”。

1960年,红旗渠工程正式开工。

太行山,壁立千仞,沟壑纵横,是名副其实的“难于上青天”,没有大型机械,没有充足的物资,近4万名建设者,就凭着一锤一钎,硬是在这绝壁悬崖间,凿出了一条生命之渠。

任羊成,红旗渠除险队队长,他所负责的,是这项工程中最危险的环节——悬崖峭壁上的排险工作,一根粗绳,一把钢钩,就是他和死神搏斗的全部武器。

那时候,每天都像是走在刀尖上,不知道哪块石头会掉下来,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着看到明天的太阳。

1960年的一天,任羊成像往常一样,用绳索吊在悬崖上进行排险作业,突然,一块巨石从山顶滚落,重重地砸在了他的脸上。剧痛瞬间传遍全身,四颗门牙被砸松动,死死地卡在舌头上,鲜血不断涌出。

在那种情况下,别说求救,就连呼吸都变得异常困难。然而,任羊成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耽误工程进度,不能让其他同志因为自己而陷入危险!

他强忍着剧痛,从工具袋里摸出钢钩,用尽全身力气,将卡在嘴里的四颗牙齿硬生生拔了出来,鲜血混杂着牙齿掉落悬崖,他却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又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直到6个小时后,当天的任务完成,他才从悬崖上下来,此时的他,早已脸色苍白,虚弱不堪。

这只是任羊成在红旗渠建设中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一个缩影,断腿、腰部血肉模糊……长期的悬空作业和艰苦的环境,让他的身体伤痕累累,但他却从未退缩,始终坚守在最危险的第一线。

有人说他是“铁人”,也有人说他是“不要命”,但对于任羊成来说,这一切都是为了红旗渠,为了林县人民,为了早日摆脱缺水的困境。

在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像任羊成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中有的是党员干部,有的是普通农民,有的是老人,有的是妇女,甚至还有十几岁的孩子。

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经历,但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修通红旗渠,战胜干旱,改变命运。

为了节省炸药,爆破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用身体做支架,抵住即将引爆的雷管。

为了运送石料,妇女们头顶肩扛,在崎岖的山路上来回奔波,为了抢抓工期,年轻的突击队员们通宵达旦,奋战在施工一线……

经过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1969年,红旗渠终于建成通水,这条全长70.6公里,跨越两座大山,凿通211个隧洞的“人工天河”,彻底结束了林县世代缺水的历史,也创造了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

红旗渠的建成,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的胜利,更是一曲人类战胜自然、挑战极限的壮丽史诗。

而在这段史诗中,任羊成和他的战友们,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最为悲壮、最为动人的篇章。

红旗渠通水后,任羊成并没有离开,他选择留在这里,继续守护着这条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人工天河”,直到2023年6月,95岁的任羊成在林州红旗渠医院安然离世。

如今,红旗渠已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红旗渠精神的震撼。

而任羊成和他的战友们的名字,也永远镌刻在了红旗渠的纪念碑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0 阅读:1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