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志愿军战士王兴复为一个朝鲜姑娘,放弃中国国籍留在了朝鲜,他也成为唯一

裂谷长河 2025-04-15 09:47:52

1958年,志愿军战士王兴复为一个朝鲜姑娘,放弃中国国籍留在了朝鲜,他也成为唯一和朝鲜女子结婚的志愿军战士,那么,他后来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其实早在1953年,在美国签署停战协议后,志愿军就开始逐步撤离朝鲜了,不过中国为了帮助朝鲜进行战后重建,还留下了一部分志愿军,这其中就包括王兴复。 王兴复是辽宁海城人,18岁参军入伍,正好赶上了朝鲜战争,于是他响应“抗美援朝”的号召,随百万雄师跨过鸭绿江,准备上前线建功立业。 然而部队考虑王兴复年轻,还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就把他分配到了第四兵站,负责一些为前线运送物资、转移伤员等后勤工作。 王兴复虽然对不能上战场表示遗憾,但他也深知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毕竟只有保障前线供给,才能为打胜仗奠定基础,所以他在工作中一丝不苟。 不过,战争毕竟残酷,再加上美军的飞机无休无止的轰炸对志愿军的交通运输进行了重重阻碍,因此想把物资和弹药等传送到前线就得克服种种危险和困难,所以后勤工作的负荷也很重,王兴复和其他战士常常忙得连轴转。 这时候,当地朝鲜村民总是伸出援手,不仅帮助志愿军送物资抬伤员,还将自家的粮食拿出来送给志愿军,而志愿军在感激之余,也会力所能及地帮助村民劳动生产等,因此志愿军和当地村民虽然言语不通,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当时志愿军部队有着严明的军纪,不仅不允许谈恋爱,对于情节严重的还会被枪毙,然而王兴复在帮助当地村民时,却还是不可避免地违反了军纪。 王兴复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平安南道江东郡石岭里,从1951年迁移到这里后,直到部队离开朝鲜都没有换过地方,战争没有结束的时候,王兴复和战士们忙于为前线调配物资和武器弹药等,尽管也和当地村民有往来,但精力都放在了战场上。 直到1953年,美国签署停战协议后,王兴复和战士们才和村民的交往才密切了起来。 此地多山,风景秀美,但战争却让这里满目疮痍,村民们的家园更是成为了废墟,于是王兴复和战士们积极帮助村民重建家园,还经常和村民举办联欢晚会。 也就在这个时候,王兴复认识了17岁的吴玉实。 吴玉实在战争期间,就经常到兵站去帮忙,由于她天真可爱,战士们都很喜欢她,不仅不驱赶她,还经常会送食物的给她。 吴玉实家中的情况大家都清楚,她的两个哥哥参加朝鲜人民军,牺牲在了战场上,另外两个哥哥因病夭折,父母年迈多病,因此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就全压在了吴玉实的身上。 王兴复同情吴玉实的境遇,他常到吴玉实家去帮忙,干些打柴挑水等重活,还帮忙修建房屋,整理院落等,时间一长,王兴复对吴玉实的感情就发生了变化,但他也知道志愿军有不能和朝鲜姑娘恋爱的军规,所以只能将爱意深埋于心。 1958年,王兴复所在的部队接到了撤离的命令,战士们得知马上就能回国与亲人团聚,无不欢欣雀跃,只有王兴复一想到这一走,就再难见到吴玉实,脸上就显现出了忧愁之色。 思来想去,王兴复冒着被处分的危险,找到吴玉实,向她表露了心迹,而吴玉实也坦言想和王兴复一起生活。 为了心爱的姑娘,王兴复向上级汇报了情况,希望能留在朝鲜或者带吴玉实回国,然而军令如山,何况这又涉及到两个国家的关系,所以上级驳回了他的请求。 吴玉实也向朝鲜政府提出,希望能嫁给王兴复并随之回中国,结果也没能获得批准,朝鲜政府认为,战后重建正是用人之计,不鼓励本国公民以任何借口离开。 王兴复为此一筹莫展,最终还是领导出于维护之意,向上级领导汇报了此事,结果这件事引起了高层的重视,领导们认为王兴复恋爱是在战争结束后,不算违反军纪,再加上年轻人有恋爱自由的权利,所以支持他们结婚不仅是对他们的祝福,而且还能体现中朝两国的友谊。 在中朝两国的领导商议后,最终同意王兴复“就地复员”,放弃中国国籍,加入朝鲜国籍,以合法的身份迎娶吴玉实,而他也因此成为了唯一与朝鲜女子结婚的志愿军。 当地政府考虑到王兴复的特殊身份,安排他到平壤的一所小学当校长,确保他生活有保障,吴玉实在婚后先后为他生下了6个子女,更是让他感受到了婚后生活的幸福。 然而随着儿女们长大成人,王兴复对故土的思念却愈发浓烈起来,吴玉实见丈夫思乡心切,便主动提出要随他回家乡生活。 得到妻子的支持后,王兴复便着手做着回家的准备,但回家何其难,首先他要退出朝鲜国籍,再申请中国国籍,尽管这个过程十分繁琐,但好在有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的支持和帮助,因此他最终如愿以偿,于1981年带着妻儿踏上了归国的旅程。 在回到家乡后,当地政府考虑到王兴复在抗美援朝时做出的贡献,不仅给予了1000元钱的安家费,还安排他到海城变压器厂当了一名工人。 1992年,王兴复退休。 此时的他不仅有吴玉实陪伴晚年,还有儿孙绕膝让他尽享天伦之福,面对媒体的采访,王兴复激动地说:“是中朝两国的友谊,促成了他和妻子的婚姻,也是祖国的包容让他得以叶落归根,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0 阅读:37
裂谷长河

裂谷长河

裂谷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