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苏振华被授予上将军衔,不久又被提拔为海军政治委员,然而陪伴他17年的妻子,这时却向他提出了离婚,这是怎么回事呢? 苏振华是革命老前辈,他14岁加入儿童团,15岁参加少年先锋队,16岁便追随彭德怀参加了平江起义。 1930年,苏振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成为了彭德怀的部下。 苏振华闹着要参加红军,他的母亲起初并不同意,但母亲也知道只有红军才能救穷人,所以拗不过苏振华后,她提出苏振华必须先结婚,才能跟着红军上前线。 在母亲的张罗下,苏振华与一个叫余娇凤的女子结为了夫妻。 本来,苏振华并不赞成这门婚事,毕竟他去打兵打仗,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但为了不使母亲伤心,他最终还是娶了余娇凤。 余娇凤勤劳善良,不仅孝顺公婆,对苏振华也很体贴入微,所以两人婚后的感情还不错,然而结婚3天后,苏振华便迫不及待追随红军南征北战去了。 由于常年在外,苏振华与家里早就失去了联系,他不知道余娇凤次年生下了一个儿子。他更不知道,国民党得知他是红军后,多次抓捕他的家人,想利用他家人的生命来威胁他投降。 余娇凤只能抱着襁褓中的孩子东躲西藏,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更为不幸的是,由于惊惧和担忧,原本身体瘦弱的余娇凤不久就病逝了。 虽然不知道家里发生的变故,但苏振华在战场上的表现却勇武有谋,多次在反“围剿”的战斗中立下战功,不光被授予红星勋章,还不断获得提拔,至抵达陕北时,他已经是红四师第12团政治部主任了。 1936年,苏振华被选入抗大学习,原本苏振华是个没文化的泥腿子,他深知自己的短处,所以在学习期间异常刻苦,在他取得优秀的成绩后,连毛主席都对他赞叹不已,并把他树立为“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 抗战爆发后,战友们都开拔前线抗日,苏振华则被任命为抗大一大队队长,带着一大队学员迁到瓦窑堡,不光在那里继续学习,还要带学员们开荒种地,以确保自给自足。 也就是在那里,苏振华认识了孟玮。 孟玮原本是河南南阳师范的女学生,抗战期间响应革命号召来到了延安,并在抗大学习。 学习对于孟玮不难,可种地背炭这样的体力活却让原本瘦小的她吃不消,苏振华发现后,多次帮她分担劳动,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渐渐熟络起来了。 其实几年前,苏振华就打听到了妻子病逝的消息,再加上忙于战斗,因此他迟迟没有再婚,直到认识了孟玮,他才动了结婚的念头。 负责抗大的罗瑞卿早就劝苏振华赶紧再找一个,现在看他和孟玮走得很近,于是百般说和,最终让苏振华又组建了新的家庭。 由于还是抗战期间,所以忙于前线作战的苏振华和孟玮聚少离多,好不容易聚在一起时,苏振华就在孟玮的帮助下学习文化,因此他们的夫妻感情很好。 解放战争爆发后,苏振华参与了鲁西南战役、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大西南后又被任命为贵州省委书记,不光率领贵州军民围剿了国民党残部和土匪,还积极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最终恢复和发展了贵胄工农业生产。 新中国民成立后,苏振华被任命为海军副政委,考虑到当时中国海军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苏振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1955年,苏振华被授予上将,不久又被提拔为海军政委。按说对于同甘共苦的孟玮来说,她应该为丈夫感到高兴才是,可是她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离婚。 原来,孟玮先后和苏振华生了6个孩子,由于家务繁重,孩子也需要人照顾,孟玮一个人根本应付不过来,而身为丈夫的苏振华一心只忙于工作,别说分担家务了,对她嘘寒问暖都不多,所以时间一长,孟玮的埋怨就与日俱增,因此争吵就再所难免。 这天,孟玮又因为小事和苏振华发生了口角,没想到孟玮拿出一份离婚协议来,要和苏振华离婚。 在苏振华的追问下,孟玮说是遇到初恋了。 孟玮说的初恋是去延安的路上认识的一名青年,由于青年对她百般照顾,两人萌生了感情,结果到延安后两人却失去了联系,一晃20年过去了,孟玮意外得知初恋为了等她还一直未婚,这让她很是内疚和感动,于是她决定离婚,和初恋开始新生活。 苏振华当然不愿意离婚,可是铁了心的孟玮竟然狠心抛下6个孩子搬去了宿舍,这下可苦了苏振华,他工作本身就很忙,还要照顾6个年幼的孩子,谁看了他这情形都要摇头,而他也在多番劝说孟玮却无效后,心灰意冷的他这才签下了离婚协议。 后来,苏振华和比他小24岁的陆迪伦再婚,陆迪伦不光对6个孩子视如己出,还又给苏振华生下了2个儿子,一大家人虽说也经历过艰苦时期,但一直热热闹闹得生活在一起。 倒是孟玮,离婚后并未再婚。 有一次在孩子们的追问下,孟玮才说没有感情的婚姻,结束是最好的选择。可见孟玮说的“初恋”只是离婚 的一个借口,她之所以离婚,还是因为她和苏振华的感情被婚姻的琐碎和繁杂给消磨殆尽了。
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苏振华被授予上将军衔,不久又被提拔为海军政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4-15 09:05:15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