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徐悲鸿带艺术系学生赴黄山写生,巧遇张大千并合影留念。虽然,徐悲鸿比张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15 00:04:32

1936年,徐悲鸿带艺术系学生赴黄山写生,巧遇张大千并合影留念。虽然,徐悲鸿比张大千年长,但他对张大千的书画造诣非常佩服。   张大千,原名张正权。   家族中,张家人一直认为他是黑猿转世。   张母梦见一位白胡子老人带着一只黑猿进入家门,而当晚张大千就降生了。   二十岁那年,青梅竹马的未婚妻谢舜华因病去世,人生无常让他在松江禅定寺出家,法名大千。   然而,百来天后,张大千在逸琳法师的指导下了解到,成为真正的和尚需要“烧戒”,也就是在头上灼烧疤痕。   他选择了还俗。   还俗后的张大千前往上海学习绘画,并拜曾熙和李瑞清两位知名书法家为师。   在他们的教导下,张大千开始深入研究石涛及八大山人、渐江等众多古代画家的作品。   张大千的仿画技巧精湛,尤其在模仿石涛的画作上,他的技艺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1925年,张大千在北平的一次雅集上与陈半丁结识。   当时的陈半丁邀请了一些画家到他家欣赏新收藏的石涛画册,张大千自信满满地声称,他早已熟悉这部画册,甚至能逐一描述每一幅画作的内容、款识和印章。   陈半丁和在场的其他画家都惊讶于张大千的鉴赏眼力。   1929年,徐悲鸿与张大千在上海相识。   徐悲鸿对张大千的艺术才华十分欣赏。   1935年,徐悲鸿为张大千所编写的《张大千画集》出版,在序言中,徐悲鸿毫不吝惜地称张大千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五百年间,中国画坛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包括唐寅、文征明、徐渭、董其昌等一代宗师。   然而,张大千不仅精通古代画家的笔法、构图和签章,还深入研究制笔、纸墨等技艺。   他的艺术创作不断突破传统的界限。   在艺术鉴赏和收藏方面,张大千也取得了成就。   早年,他从曾熙和李瑞清的收藏中汲取养分,并开始收购古代字画。   到40年代,张大千的石涛作品收藏已达到上百幅。   1944年,张大千在成都举办了盛大的古书画展览。   这些作品中,不仅有巨然、苏东坡、赵子昂等人的作品,还有八大山人、仇英、陈老莲等人的精品。   1945年,他为了获得《韩熙载夜宴图》,放弃了购买前清王府的计划,用五百两黄金从玉池山房的马霁川手中购得了这幅珍贵的画作。   在弥留之际,张大千将自己毕生的收藏捐赠给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他的感情生活也被世人所讨论。   张正权的未婚妻谢舜华在1919年因病去世。   他原本打算回家奔丧,却因为时局动荡未能如愿。   1920年,年仅21岁的张大千回到家乡娶妻。   新娘曾正蓉,虽相貌平平,但这是家庭安排的婚姻。   婚后三个月,张正权便再次返回上海。   在曾熙的指导下,他的绘画技艺日益精进。   1927年,应日本人江滕陶雄的邀请,张大千前往朝鲜。   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朝鲜姑娘池春红。   大千为她画过多幅画作,而池春红则常为他伴舞。   尽管感情迅速升温,但张大千最终未能将池春红带回中国。   1934年,他与北平的女艺人怀玉产生了情愫。   怀玉年仅16岁,成为张大千画中的常客。   然而,由于怀玉的身份问题,这段感情最终未能开花结果。   不久后,张大千便遇到了另一位女性杨宛君。   在与她的交往中,张大千决定打破之前的禁忌,最终将她娶为妻。   他家中一妻两妾,常常发生摩擦。   一天,张大千在山上游玩至黄昏未归,家人十分担忧,甚至组织了大规模的搜寻。   最终,张大千在一个山洞中被找到,闭目冥坐。   原来,他此次离家出走,正是由于与妻妾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他与红颜知己李秋君的关系最为特殊。   李秋君是一位出身名门的画家,才情出众。   尽管张大千与她保持着纯粹的友谊,几乎没有任何逾越的举动。   李秋君为张大千的艺术提供了不少灵感,而张大千也常常将自己的创作心得分享给她。   1939年,在日本占领朝鲜后,池春红遭到日军的侵犯,奋力反抗,但最终不幸死于日军枪下。   张大千得知消息后,深感悲痛,立刻为池春红修葺墓碑,并亲自题写了碑文“池凤君之墓”。   1945年日本投降后,张大千创作了《苍茫幽翠图》。   然而,1949年张大千离开大陆,带着四夫人徐雯波前往台北。   参考文献:[1]屈义林.徐悲鸿与张大千的深厚情谊[J].文史杂志,1999(5):35-35    

0 阅读:1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