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刚给半导体加征特别关税,后脚就偷偷摸摸找中间人传话?华盛顿这波操作,到底是黔驴技穷还是另有图谋?4 月 13 日,美国商务部长鲁特尼克的一席话,让持续九年的中美贸易战突然画风突变。这个曾在 2 月叫嚣 "中国必须为芬太尼问题付出代价" 的鹰派官员,如今却在镜头前大谈 "温和接触",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博弈? 先看一组魔幻数据:2025 年一季度,美国贸易逆差再度突破千亿美元,货架上中国制造的比例却不降反升。更讽刺的是,特朗普政府刚给中国输美商品加征 145% 关税,美国消费者就用脚投票 —— 沃尔玛、塔吉特等超市的中国商品货架被抢购一空。这种 "越制裁越依赖" 的魔幻现实,让美国政客彻底慌了神。 面对美方的 "极限施压",中国祭出三大杀招:4 月 12 日起,对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统一上调至 125%,大豆、汽车、飞机等关键领域全面 "精准打击"。美国农民协会哭诉:"我们的大豆正在发霉,中国市场却在吃巴西大豆。" 七类中重稀土出口管制生效后,美国军工企业集体 "休克"。一架 F-35 需要 830 斤稀土,而美国库存仅能维持 40% 的需求。五角大楼紧急拨款 2.58 亿美元给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结果工厂两年没开工。新增 6 家美企至 "不可靠实体清单",限制其获取稀土、光伏材料。苹果要求富士康将 30% 产能转至印度,却发现当地工人效率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 鲁特尼克口中的 "中间人",大概率是苹果、特斯拉等在华利益庞大的美企高管。这些跨国巨头一边游说美国政府豁免关税,一边在中国疯狂扩产。比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二期已经封顶,年产能将突破 200 万辆。这种 "脚踏两只船" 的策略,恰恰暴露了美国产业空心化的致命伤。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政府内部也在 "左右互搏"。特朗普前脚宣布对半导体加征特别关税,后脚又让商务部长释放接触信号。这种 "软硬兼施" 的双面策略,本质是想在 2026 年中期选举前捞取政治资本。但中国商务部的回应斩钉截铁:"关税豁免仅是纠错一小步,彻底取消才是正道。" 这场贸易战打到现在,早已不是简单的关税数字游戏。美国想用 "对等关税" 重塑霸权,却忘了全球化产业链不是橡皮泥。中国用稀土、农产品、金融组合拳告诉世界:谁掌握关键资源,谁就有话语权。
拉夫罗夫指出打击苏梅州的真实原因。当地时间4月14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指出,
【5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