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如今随着中美在经贸领域的对抗升级以及潜在的安全风险提升,以及未来俄美欧

金灿荣教授 2025-04-14 17:41:54

观察者网:如今随着中美在经贸领域的对抗升级以及潜在的安全风险提升,以及未来俄美欧关系可能的变动,我们应如何在新阶段实现周边繁荣和地区稳定?结合此次会议精神,周边外交工作今后应在哪些层面继续发力?

金灿荣:整体而言,我们对周边问题处理得都还不错,但是依旧有一定不足,这个不足首先是受制于我们客观的发展水平。我们尚未完全实现现代化,我国人均GDP水平大约为1.3万美元,而美国则超过8万美元。虽然人类总体目标是迈向现代化,但中国目前仅处于初步成功阶段,尚未成为现代化标准的制定者。

从综合国力来看,我们的发展仍有局限,尤其在软实力方面更显不足。我们可以设想下,如果我国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再结合14亿人口的基数,将会产生巨大影响,但现阶段我们还不行。如果把美国的现代化水平比作博士后层次,中国现在大致处于大学本科毕业的水平。我国现代化水平和国力建设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另外。我们与周边国家之间存在不少历史遗留问题,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局限。这在陆上和海上边界争议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陆地边界方面,我国与不丹、印度等国家尚未完全划清;海上则有更多边界线纠纷,这些问题容易被域外势力用于分化和挑拨两国关系,这也与我国当前发展水平不足有关。

而且我国在周边外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仍未满足国家战略的需要,区域内掌握相关国家语言、熟悉当地生活的人才十分稀缺,也影响到了外交工作的精准性。

还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在影响中国的周边外交,很多周边国家经历过完全的殖民统治,但是中国只经历过半殖民地时期,只在二十多个条约港中有所谓租界。这使得不少周边国家总是认为其民族自然低一等的,对宗主国的崇拜很难清除干净。

地缘战略上,我国所处区域大国力量云集。俄罗斯、印度和日本天然位于东亚,美国不仅通过设立位于关岛、日本等地的据点对区域进行控制,还在保持对菲律宾自19世纪末以来的长期影响。正因如此,这一地区已成为大国博弈最为激烈的战场。中国对现代化大国激烈竞争尚不熟悉,这既是挑战,也是需要重点应对的问题。

我们现在能初步看到这些问题,我认为要改变的根本还是要改善国力,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快国内发展。若能够在短期内(例如五年内)实现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将自然提升我国的国家底蕴和国际影响力。

目前,我国的发展模式主要为追赶型,侧重于生产能力的迅速提升,但消费不足。中国生产了全世界最价廉物美的东西,但是自己消化不良,形成了高度依赖外国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的局面,这就很容易让人抓住软肋。

因此,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调整发展战略,培养自己的消费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做到这些,需要切实提高民众收入水平,并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过去我国相当大比例的财政支出用于促进投资和发展,现在政府应该将除了关键性产业投资以外的投资向民生领域倾斜。利用公共资源的分配调节,根本性解决住房、医疗、教育以及养老保障这四座大山,通过福利和民生投入推动内需和经济内循环。

2020年5月,我们国家正式提出“双循环”战略,表示以“内循环”为主,但“内循环”进展相对迟缓。现在我们正好可以借外部压力打破既有利益格局,促使国内大市场建设。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众生活,为将来提出类似“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创造条件,将国内经济发展带入新阶段,将发展方式从追赶型、出口依赖型转为以内循环为主、消费型经济。

这样从区域角度来看,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不仅将增强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还可能改善区域内的就业和发展环境,同时减少对周边国家的挤压效应,进而帮助它们减少对美国及西方市场的依赖。

落实到具体战术上,我们需要将工作重心放在类似经济、科技等软性合作方面。首先中国需要夯实区域经济合作平台,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落实。虽然该协定自2023年1月1日起生效,但其效果尚未充分显现。所以我们需要加强与东盟、日韩、澳新等国家在RCEP框架下的经济联系。

再一个就是,我们要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着重推进如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南亚对话以及中国-中亚对话之类的周边次区域合作平台,拉近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距离。通过这些阻力较小的平台,进一步加强区域内经济联系。

第三就是要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人员交流与科技合作。在人员交往问题上,我们需要利用相关项目有序增加人员流动与交流,但同时也必须加强管理,防止出现类似西方一般大规模非法移民等问题。近十年来,中国科技已经取得显著突破,未来十年还有望进一步领先。所以中国应通过建立学术联盟等方式,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科技与学术合作,共享发展成果。通过人员、经济和学术合作,可以为建立良好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意基础创造条件。

在这个良好的民意基础上,我们可以有效管控我们与周边国家的矛盾。现在亚洲国家面对特朗普发动关税战,并没有实现完全的团结。我们虽然也在促进各国团结应对特朗普的无理行径,比如4月9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就与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贸工部长扎夫鲁视频通话讨论相关事宜,但这不是一个机制化行为。未来通过建设平台,中国可以与周边国家一道寻找国家之间的共性,在一些国际问题共同发出倡议。

总之,未来在形势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与信任中国的周边国家多开展一些更深入的合作。中国军事现代化是非常成功的,我们可以与信任的国家进一步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帮助其实现军事现代化。当然,此举不等同于建立军事同盟,而是作为非正式、信任基础上的技术与信息分享。

0 阅读:125
金灿荣教授

金灿荣教授

著名国际问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