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出台,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慌了。 最近海关总署出了个新规,芯片原产地认定改按流

洛风阐社会 2025-04-14 16:54:20

新规出台,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慌了。 最近海关总署出了个新规,芯片原产地认定改按流片地算。这一政策直接戳中了台积电的 “七寸”——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生产的芯片,得乖乖交 125% 的关税。消息一出,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坐不住了,原本就不被看好的美国工厂,这下彻底成了烫手山芋。 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砸了 400 亿美元建的 5 纳米工厂,原本计划 2025 年量产。但现实却像部黑色幽默剧:建厂成本是台湾的 4 倍,工人工资高得离谱,供应链还远在太平洋对岸。 更要命的是,美国工会三天两头闹罢工,设备维护都得从台湾调人,成本直接飙升 30%。现在再加上 125% 的关税,这厂子简直成了 “烧钱黑洞”。张忠谋早就在公开场合吐槽过:“在美国建厂是政治任务,和商业逻辑无关。” 这话现在看来更像是预言。 原本预计亚利桑那州工厂能贡献 15% 的营收,现在连回本都成问题。有业内人士算了笔账,一片 5 纳米芯片从美国运到中国,成本比台湾产的贵了近一倍,客户肯定更愿意选 “物美价廉” 的国产芯片。 受影响的不只是台积电。英特尔、美光、德州仪器这些美国芯片巨头,同样面临 “灵魂拷问”。他们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加起来超过 40%,现在美国本土流片的芯片都得交 125% 关税。有数据显示,德州仪器 2024 年在华营收 30 亿美元,要是关税一加,利润直接腰斩。更讽刺的是,美国政府一边逼着台积电赴美建厂,一边又对中国加征关税,结果把自己的企业逼进了死胡同。有分析师调侃:“这就像让厨师在沙漠里开餐厅,既要保证食材新鲜,又要收天价门票,最后只能饿死自己。” 这边美国企业焦头烂额,那边中国芯片企业却迎来 “春天”。中芯国际的 14 纳米芯片良率已经提升到 95%,华为海思的 5G 芯片实现 7 纳米量产,连光刻机都突破了 28 纳米技术。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圣邦股份、思瑞浦这些模拟芯片厂商,正疯狂蚕食 TI、ADI 的市场份额。更绝的是,中国还玩了把 “规则重构”。海关新规把流片地作为原产地认定标准,直接绕开了美国 “设计地主导” 的套路。这就好比斗地主时,中国突然亮出 “王炸”—— 不管你在哪封装,只要流片在美国,就得交税。这招让美国企业措手不及,也让全球供应链开始向中国倾斜。 有人说中国这招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太狠,也有人担心会引发全球芯片供应链断裂。但不管怎么说,这一仗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话语权。以前是 “卡脖子”,现在是 “定规则”,这种转变背后是中芯国际、华为等企业十年磨一剑的积累。不过,这场博弈远未结束。台积电会不会把生产线迁回台湾?美国会不会进一步加码关税?国产芯片能不能接住市场缺口?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来回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谁掌握了核心技术和规则制定权,谁就能笑到最后。 你觉得中国的关税政策是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还是 “精准反制”?欢迎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0
洛风阐社会

洛风阐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