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身怀六甲的王志芳牵着女儿,闯进宪兵司令部,面对持枪的日军,毫不畏惧地喊道:“我来取我丈夫的人头。” 王志芳的丈夫是抗日名将陈中柱。 陈中柱是黄埔军校第6期的高材生,在抗战爆发时,已经在国民政府委员会战地特种团第三总队担任少将团长。 原本,在南京沦陷后,陈中柱已经接到了调往重庆的命令,但是他却以“国家危难,黄埔生必留前方抗击日寇”为由,拒绝了国民政府的任命。 陈中柱是在读黄埔军校时,因借宿于王志芳姑母家,得以认识的王志芳。 王志芳虽出身官宦人家,却因生母早逝,继母不能容她,因此她是在姑母的照顾下长大的。 正是十五六岁的年纪,王志芳看到身着戎装的陈中柱不免要多看几眼。 陈中柱对王志芳也很照顾,两人经常在一起读书唱曲,时间一长,就产生了恋情。 陈中柱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在姑母的支持下,他和王志芳有情人终成眷属,次年由于陈中柱被调到北宁铁路驻防,王志芳也就告别姑母,随其前往,自那以后,王志芳便做了随军家属。 南京沦陷后,陈中柱随国民政府迁到了武汉,眼看国家将亡,他再也无心随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决定要留在前线抗日。 当时,王志芳才分娩不久,生下的男婴还来不及取名,长女又只有2岁,因此陈中柱为了妻儿安全,便让她们坐船去重庆,而他则留下来参加抗日。 然而就在徐州会战结束不久,远在重庆的王志芳却接到了丈夫战死的消息。 当时王志芳正沉浸在丧子之痛中,她才出生不久的儿子由于在船上感染了重病夭折,没想到还没缓过劲来,前方又传来了丈夫的死讯。 思来想去,王志芳决定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于是她不顾危险,辗转数省,经过多番打听,才得知丈夫并没有战死,而是驻兵在江苏泰州。 原来,在徐州会战时,陈中柱率领的部队由于遭到重创,被打散了,而陈中柱虽突围成功,但受了重伤,好在被村民救下,才得以保住了性命。 伤口痊愈后,陈中柱一边收集残部,一边在农村开展游击战,直到与主力部队取得联系,随后他被任命为鲁苏皖边区第四游击纵队少将司令。 1939年初,千里寻夫的王志芳终于带着女儿找到了陈中柱,自此后,不管多危险,她都决定不离开丈夫了。 但陈中柱的抗日却很不顺利,一方面遭到日军的追击,另一方面也受到国民党某些将领的刁难。 比如在经过江苏盱眙县时,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就率部拦截陈中柱的部队,还将他的军队围困了3天之久,以至于战士们饿得只能在河中捕鱼虾充饥。 最后,还是陈中柱多次交涉,韩德勤才放行。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鲁苏皖边区游击队的将领多是被国民政府招安的土匪,他们只想借着抗日的名头搜刮民财,根本不想抗日,因此面对陈中柱这个军校毕业的正规将领非常排挤。 好在总指挥李明扬很器重陈中柱,所以陈中柱的军队才得以在泰州一带立足,并且成为了抗日的核心力量。 然而国军队伍中消极抗日的将领却对陈中柱嫉恨不已,比如游击队副总指挥李长江,曾想拉拢陈中柱,失败后便故意让陈中柱攻打新四军,企图让他们两败俱伤。 陈中柱不敢违抗命令,结果战败被俘,而新四军知道他是抗日名将,不仅没有为难他,还将被俘的战士和他全部释放。自那以后,陈中柱为表抗日决心,多次送物资和武器给新四军。 1941年,李长江投降日军,他以师长的职务想要拉拢陈中柱,陈中柱干脆和他分道扬镳,与新四军正式联合抗日,多次打得日军措手不及。 日军占领泰州后,为了除掉陈中柱,发出了5万大洋悬赏他项上人头的布告。 不仅如此,日军还多次围剿陈中柱的部队,导致他的部队伤亡惨重,而他也只能边打边退,继续配合新四军抗日。 此时的王志芳又有了身孕,她不顾身子沉重,在颠沛流离中仍然随丈夫东躲西藏。 1941年6月,陈中柱的部队遭遇日军的围追堵截,形势非常危险,陈中柱安排副官带着王志芳和女儿转移,而他经过3天3夜的战斗后,不幸战死。 陈中柱死后,头颅被日军割下带回司令部领赏,而尸体则被抛弃在荒野中,后来还是当地村民做了一口棺材,将其就地埋葬。 王志芳为了要回丈夫的头颅,勇闯司令部,这让日军头子南部襄吉十分震惊,不过考虑到才占领泰州,需要笼络人心,因此他把陈中柱的头颅还给了王志芳。 随后,王志芳将陈中柱的头颅缝在身体上,这才让丈夫入土为安,而她自此后再未改嫁,并将3个子女全部抚养成人。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5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