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0年,70岁的宋濂被锦衣卫抓捕入狱。太子朱标跪着求朱元璋,痛哭道:“父皇,儿臣只认这一个老师,求饶他一命!”朱元璋想也没想拒绝了。朱标退出房间,突然纵身一跃,跳进河里了。 宋濂是明朝初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与刘基、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因为是早产儿,母亲怀孕七个多月就将他生下来了,所以宋濂小时候身体并不好,幸亏家里人细心照顾才顺利活下来。 他愿意读书,更是有超强的记忆力,聪明刻苦,还能过目不忘,以至于学任何东西都能融会贯通,被人誉为神童。 他服务老朱大概是在五十岁左右,经过李善长的举荐,老朱知道宋濂学问好,擅长五经,便召他进宫,宋濂起初推辞,但最终被朱元璋的诚意打动,决定出山辅佐朱元璋。 后来负责给太子朱标讲五经做老师。 宋濂为人清醒,在宫中做事很谨慎。他嘴上常说无法报答朱元璋的知遇之恩,所以只能以忠诚回报皇帝,尽心竭力为国鞠躬尽瘁。 老朱自然不信,这话他听过太多了,嘴上说一套,背地里做一套的大有人在。 于是,朱元璋就派人就跟踪宋濂,在他家外面猫着监视他。 这一日宋濂家里待客,和人饮酒聊天,不亦乐乎。次日,朱元璋就叫宋濂过来问:“你最近家里有什么喜事啊,可会客过不?” 宋濂点头一五一十的回答,昨日见了什么人,喝了什么酒,说了什么话,没有一处隐瞒撒谎和朱元璋得到的密报一模一样,于是朱元璋更加信任他。 老朱信任他,就连天有异象都要问问宋濂怎么办。宋濂告诉皇帝:“天子受命于人,不受命于天,天愿意什么样什么样,与你没有关系,完全不用焦虑。” 朱元璋这才松了口气。说明宋濂人聪明,很懂得安慰人。 朱元璋询问他是否知道朝中谁是小人时,宋濂回答说:“微臣从来不与小人打交道,因此并不知道谁是小人。”这一回答让朱元璋对宋濂的品行更加赞赏。 朱标在宋濂的教育下,温和谦逊,和朱元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君主,以至于朱元璋晚年经常同太子争执,训斥朱标太过软弱。 1377年,宋濂告老还乡,走的时候和朱元璋依依不舍。宋濂一再拜辞,并跟皇帝表忠心:“臣走后一定会很想念陛下,请允许臣一年回来一次看你。” 这么深厚的感情,还是没挡住帝王的屠刀。 三年后,他的孙子宋慎因胡惟庸案被牵连。胡惟庸案是明朝初年一起十分轰动的大案,即便不怎么看过明史的,也知道胡惟庸、李善长、蓝玉,因为这三个名字牵连了多少人惨死。 宋濂的家人被卷入此案后,孙子和次子都被处死了,都退休回家也黄土埋半截的宋濂居然也要跟着连坐。当了一辈子的良臣,宋濂这是晚节不保,太子朱标得知后,立刻找到朱元璋,求他放老师一马。 朱元璋本来就烦朱标的“妇人之仁”,父子二人因为宋濂吵的不可开交,气的朱元璋骂朱标不懂他的苦心,朱标被骂后,一时冲动,跳进了河里,但很快被人救了上来。 【朱标跳河不见正史,记载于明代野史《剪胜野闻》。 “帝怒曰:‘俟汝为天子而宥之。’太子惶惧不知所出,遂赴溺,左右救得免。帝且喜且骂曰:‘痴儿子,我杀人,何预汝耶?’】 马皇后得知此事后,不忍看到宋濂就这样死去,也不希望朱标与朱元璋因此决裂。于是,她邀请朱元璋到她的寝宫用膳,但朱元璋发现,所有的饭菜都是素菜,没有一道荤菜。 朱元璋问马皇后,马皇后回答说:“尊师重道是自古以来的美德。宋濂是太子的老师,他并不知道自己子孙的过错,却要被处死。太子没有能力救他,我这几天吃素菜,是为宋濂祈福,感谢他对太子的教导。” 马皇后的委婉做法救下了宋濂。 死罪改为流放。 但宋濂都70了,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还没抵达流放地,就死在了途中,一生清誉毁于一旦。
1380年,70岁的宋濂被锦衣卫抓捕入狱。太子朱标跪着求朱元璋,痛哭道:“父皇,
亲姐姐的安安
2025-04-14 09:12:30
0
阅读:1051
用户10xxx98
刻簿寡恩朱重八
用户10xxx38
天下都有着良机谋策
用户58xxx60
杯酒释兵权,狡兔死,猎狗烹,良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