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拿奖,上台领奖的是闫肃和蒋大为。作曲家许镜清只

佳说历纪 2025-04-14 03:00:17

1988年,《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拿奖,上台领奖的是闫肃和蒋大为。作曲家许镜清只能在台下给他们鼓掌,事后,他鼓起勇气,给电视台打了个电话,问,“我能不能有个奖杯啊?” 许镜清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要说起86版《西游记》的音乐,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敢问路在何方》慷慨激昂,《女儿情》柔情似水,《天竺少女》灵动俏皮,这些旋律几乎成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每次电视重播,熟悉的调子一响起来,就让人忍不住跟着哼两句。可谁能想到,写出这些经典的许镜清,几十年来却一直默默无闻,连生活都过得紧巴巴,甚至连个奖杯都得自己去要。 许镜清1942年出生在山东龙口,后来跟着父母搬到黑龙江七台河市勃利县。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走得早,母亲一个人拉扯几个孩子,日子过得艰难。可他从小就对音乐有股迷恋劲儿。村里广播放的二人转,他一听就入迷,父亲看他喜欢,拿鱼皮给他做了把简陋的二胡,让他自己摸索着拉。14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没了顶梁柱,他想过辍学打工补贴家用,但母亲咬牙让他继续读书。1961年,他考进哈尔滨艺术学院作曲系,总算有了系统学音乐的机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农业电影制片厂,正式干起了作曲家的活儿。 1983年,央视《西游记》剧组找到他,请他给这部剧写音乐。这可是个大任务,他接手后几乎把家搬到了工作室,整天泡在里面写曲子。光主题曲还不够,剧里每个场景的配乐他都得一手包办,工作量大得吓人。为了写出贴合剧情的音乐,他反反复复读原著,琢磨孙悟空、猪八戒、唐僧这些人物的情感,才有了后来那些深入人心的旋律。《敢问路在何方》那股不屈的劲儿,《女儿情》那份细腻的柔情,都是他一点点磨出来的心血。 1986年,《西游记》播出后火遍全国,音乐更是被夸上了天。可奇怪的是,许镜清的名字却很少被人提起。1988年,《敢问路在何方》拿了音乐大奖,颁奖典礼上,闫肃和蒋大为大大方方上台领奖,他在台下鼓掌,心里却不是滋味。回家后,他犹豫了半天,还是拨通了电视台的电话,问能不能给他个奖杯。电话那头答应了,可送来的奖杯不是什么隆重仪式,而是传达室大爷随便递过来的。这待遇,跟他为《西游记》掏心掏肺的付出比起来,实在是让人觉得有点冷。 更扎心的是,经济上他也没捞到啥好处。《西游记》的音乐传唱度那么高,演唱者们靠着商演赚得不少,可他呢?一辈子就收到过一次8000块的彩铃费,还有个网站转来的2.7元,简直像个笑话。直到2014年,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用了《女儿情》,给了10万版权费,他才算拿到第一笔像样的收入,税后6万,还得分一半给作词人杨洁。算下来,他靠这些经典音乐赚的钱,连北京一套房子的厕所都买不起。 许镜清晚年生活也过得挺简朴。他住在一栋老旧的居民楼,五楼没电梯,每天跟老伴爬楼梯,腿脚都不太利索。可他对音乐的热爱一点没减。多年来,他一直有个梦想,想办一场《西游记》主题音乐会,但没钱没支持,计划一直搁浅。2016年,靠着网络众筹,29016个网友凑钱帮他圆了这个梦。音乐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演,熟悉的旋律一响起,台下掌声不断,他站在台上,眼里闪着泪光,总算有了点迟来的认可。

0 阅读:2
佳说历纪

佳说历纪

每个人物都有温度, 每个故事都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