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北京知青谢炳义给一乞讨买了两碗面,然而这女子却一直跟在他身后,他只好收留了女子,还产生了感情。没想到十年之后,一个男人找上门来,谢炳义果断选择报警。 谢炳义是个普通人,出生在50年代初,北京城里的孩子,后来响应号召下乡当了知青。那年月,知青日子不好过,吃不饱穿不暖,还得干重活儿,磨得人没了脾气。1977年好不容易回城,他心里想着总算能喘口气,可现实哪有那么简单。工作不好找,日子紧巴巴,街上到处是挣扎讨生活的人。他那天碰上那个乞讨的女子,也没多想,就是觉得她怪可怜的,瘦得皮包骨,眼里没啥光。两碗面掏了自己兜里不多的钱,算是尽了点心意。 可这女子不走,跟着他回了家。谢炳义起初挺烦,觉得自己日子都过得艰难,哪有余力管别人。可那年代,大家伙儿都苦惯了,看见别人落魄,心里总有点同病相怜的滋味。他想着,反正家里就一张破床,多个人挤挤也行,就这么把她留下了。这女子叫小莲,话不多,干活倒勤快,慢慢地,俩人处出了点感情。谢炳义那时候也没啥大志向,能有个伴儿,日子过得不那么冷清,他觉得挺知足。 小莲的身世挺惨。她老家在河北农村,家里穷得叮当响,后来父母没了,她一个人跑北京讨生活。那会儿社会乱,女人没啥出路,她就靠乞讨混日子。谢炳义听她讲这些,没多问,也没多想,就觉得人活着都不容易,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俩人这么搭伙过日子,日子虽苦,但也算有了点人情味儿。谢炳义那时候没想那么多,觉得这就是生活,谁还没个坎儿呢。 过了几年,日子稍微好点了。谢炳义找了个厂里的活儿,小莲也在家附近捡点零活干,俩人攒了点钱,生活总算有了点盼头。那时候北京城也在变,知青回城的人多,街上热闹了些,可底层人的日子还是紧。谢炳义跟小莲没啥大富大贵的念想,就是想着平平淡淡过下去。可谁知道,平静的日子总有被打破的时候。 十年后,也就是1987年,一个男人找上门来。那天谢炳义刚下班回家,门一开,门口站着个陌生男人,穿得破破烂烂,眼神却挺凶。男人一开口就问小莲在不在,语气不善,像是有啥账要算。谢炳义心里咯噔一下,立马警觉起来。他问对方是谁,男人支支吾吾,只说认识小莲,有事找她。谢炳义没多废话,直接让男人走,可对方赖着不走,还嚷嚷着要见人。 谢炳义这人看着老实,其实骨子里挺硬。他当年在乡下干活儿,啥苦没吃过,啥人没见过,心里有杆秤。那男人一副来者不善的样子,他越想越不对劲。小莲那会儿也在家,看见男人脸色都变了,像是吓着了,但啥也没说。谢炳义问她�咋回事,小莲只说不认识,可那反应分明不对。男人还在门口闹,谢炳义没辙了,直接报了警。 警察来了,把男人带走,问了情况。原来这男人是小莲老家那边的人,十年前小莲跑出来前,跟他有点瓜葛。具体啥瓜葛,谢炳义没细问,警察也没多说,只告诉他这男人有案底,不是啥好人,可能是来找麻烦的。谢炳义听完松了口气,可心里也犯嘀咕。小莲从头到尾没多解释,只说自己也不知道为啥这人会找来。谢炳义信她,也没信全,但他知道,这事儿得有个了结。 报警这事儿,谢炳义没犹豫。那年代,社会还不算太平,家里好不容易安稳点,他不想让啥乱七八糟的人破坏了。他跟小莲这些年搭伙过日子,感情是有的,可他也明白,保护自己跟家人才是第一位。那男人一看就不是啥正经人,赖着不走,谁知道会干出啥来。报警是最稳妥的办法,既收拾了麻烦,也没让自己手上沾啥脏东西。 这事儿过去后,谢炳义跟小莲的日子又恢复了平静。小莲还是老样子,话不多,干活勤快,谢炳义也没再提那男人。她偶尔会发呆,像是想起啥,但谢炳义不问。他觉得,人都有过去,过日子看的是现在。那男人再没出现过,估计是被警察收拾了,谢炳义也没去打听。他心里清楚,有些事知道太多反而添堵。
1977年,北京知青谢炳义给一乞讨买了两碗面,然而这女子却一直跟在他身后,他只好
混沌于浮云
2025-04-14 00:18:00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