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李可染想拜齐白石为师,齐老随意翻看着李可染带来的画,没曾想,刚翻几下,他竟然突然起身:“拿笔来!”随后便在一幅名叫《牧牛图》上提了11个字,多年后,这幅画竟然被卖了7751万! 1947年的北京,彼时的中国正处于战火未远、百废待兴的年代,文化艺术却在这片焦土上顽强生长,一批批志在艺坛的画者正在默默耕耘,等待时机绽放光芒。 就在这一年,中国画坛即将迎来一场寂静的变革,李可染,怀揣敬仰之心,拜访国画巨擘齐白石,寻求突破之道。 李可染当时虽已小有名气,在艺坛上也颇有立足之地,他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任教于杭州国立艺专,主攻西画。 尤其擅长素描与油画,是中西融合艺术理念的早期探索者之一。 可他的心中始终觉得自己尚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国画这一根脉传承上,他渴望突破当时学院派的藩篱,寻求真正触及传统魂魄的技艺与境界。 在这种心境下,经徐悲鸿引荐,李可染得以与当时已年过八旬、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齐白石先生见上一面。 齐白石是那个年代当之无愧的艺术标杆,出身木匠,白手起家,晚年自创“红花墨叶”画风,自称“借古以开今”。 以一支画笔走遍山川田野,在花鸟、鱼虾、山水、人物诸多题材上自成一格,声名远播海内外。 可以说,他的画,不仅仅是技法,更是他自身的真实写照。 面对这位备受敬仰的艺术大家,李可染心怀敬畏,他没有贸然请求拜师,而是带着自己的几幅代表作,诚意十足地请齐白石先生品评。 齐老坐于屋中,轻轻翻看着李可染递来的作品,起初他面色平静,时而颔首,时而沉吟,但并未有明显的赞赏之意。 李可染站在一旁,心中略有紧张,但神情依旧谦和,他明白,艺术之路从不在一蹴而就,能让齐白石老人看画,已是莫大荣幸。 就在齐白石翻到一幅名为《牧牛图》的作品时,原本平静的神情忽然有了波动,他眼中闪过异样的光芒,猛地站起身来,抬手唤道:“拿笔来!” 屋中一时间寂静无声,李可染也怔住了,他没想到,一幅寻常的《牧牛图》竟能让齐老如此动容。 只见齐白石提笔蘸墨,凝神片刻,随即龙飞凤舞般地在画面空白处写下十一字:“天下画画牧童牛,神韵第一。” 这不仅是对李可染画作的肯定,更是对他艺术气质的深刻赞誉。 “神韵”二字,在中国画学中极为关键,它既是笔墨间的灵气流转,也是画者心性的映照。 齐白石能以“神韵第一”相赠,足以见他对《牧牛图》的赞赏已至极致。 李可染见状,心潮澎湃,双手颤抖着接过这幅画,他知道,自己在这一流派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前辈真正的认可。 趁着这份热情未退,他鼓起勇气,恭恭敬敬地向齐白石鞠了一躬:“先生,弟子愿拜您为师,潜心求艺,不负所学。” 齐白石见李可染眼神真诚,毫无半分浮躁之气,也不再推辞,点头表示同意。 从此,李可染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国画求道之路”。 拜师之后,他常往齐宅请益,与齐老深谈画理、习临笔法,更是在齐白石身上感受到一种“活着的传统”。 齐白石的画,不拘章法、不泥古人,处处显露一种敢为天下先的魄力。 李可染深受启发,逐渐融合自身的写实基础,探索出一条以“写实精神贯通中国山水”的道路。 几年后,李可染转而专攻山水,他走遍名山大川,深入太行、黄山、漓江等地,写生万千景象,最终成就“李家山水”一派,以厚重沉稳、气势磅礴著称。 他曾言:“可贵者胆,所要者魂。” 他画山水,不仅画其形,更画其势、其神、其魂魄。 而那幅被齐白石题字的《牧牛图》,也因这段渊源,被后人视为“李齐二人缘起之作”,极具历史价值。 多年后,这幅作品于拍卖会上惊艳现身,竟以7751万元高价成交,引发收藏界轰动。 画中牧童悠然骑牛,神情自适,牛步踏溪而行,远山隐现,烟云缭绕,一笔一墨都是独特的美学。 从那以后,中国画坛多了一位真正能与传统并肩而行的现代山水大家,李可染之名,与齐白石一同,被镌刻进中国美术的长卷之中。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齐白石 百度百科——李可染
1947年,李可染想拜齐白石为师,齐老随意翻看着李可染带来的画,没曾想,刚翻几下
牧童的娱论
2025-04-13 17:10:25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