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了!”为了追美国网红而连跨5城的大叔,竟被区委书记亲自喂饭,还成功让网友们从“黑”转“粉”。当记者问他是否是为了蹭流量时,大叔的回答却出乎意料地展现了大格局:“锅里有,碗里才会有。” 4月0日,荣昌区政府决定拿出十万块钱奖励给卤鹅大叔林江,这消息一出,无论是当地老乡还是网上的朋友,都觉得这事儿办得好。 除了现金奖励,区里还承诺,林江之前为了这事儿花的差旅费给报销了,并且聘请他担任“荣昌卤鹅首席推荐官”。一个普通人得到这样的官方认可,确实不多见。 这还得从一位外号叫“甲亢哥”的美国网红小伙说起。这位小伙子在中国很有人气,他来中国旅游,林江就盯上了。 “甲亢哥”到武汉那天起,林江就开始了他的“追随”之旅。武汉、成都、香港、深圳、长沙,“甲亢哥”走到哪一站,林江的身影几乎就跟到哪一站。 他不凑热闹喊叫,也不像粉丝那样送鲜花,而是每次都实实在在地提着老家荣昌的特产卤鹅,想方设法要送到“甲亢哥”手里。 因为在武汉送卤鹅的画面被拍到网上,林江就得了个“卤鹅哥”的外号。 一开始,很多人觉得这大哥挺奇怪的,大热天还常穿着件显眼的花棉袄,执着地跟着个外国人跑,八成是想蹭热度出名,好推销自家的卤鹅产品。 毕竟利用网络热点给自己打广告的事,大家见得太多了。 但看着看着,大家发现有点不对劲。要是真为了卖货,总得吆喝几句,或者留个联系方式吧? 可林江从头到尾,除了介绍荣昌的卤味多好吃,家乡有多好,从来没提过自家店铺的事,更没让大家扫码下单什么的。 有好奇的人去翻他以前发的视频,发现这位大哥确实不怎么搞直播带货,视频内容要么是帮乡亲们卖点土特产,要么就是奔走在助农的路上。 他这一趟自费跨越好几个大城市、看起来甚至有点“死缠烂打”的追随,目标其实从一开始就很清楚——就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让更多人知道荣昌这个地方,知道荣昌的卤鹅。 那份执着,连“甲亢哥”本人都忍不住跟他开玩笑,问他是不是在自己身上装了定位追踪器。 人心都是肉长的。起初可能双方都有点尴尬,但日子久了,“甲亢哥”看着这位年纪和自己父亲仿佛、不辞辛劳一次次带着家乡特产出现在眼前的中国大叔,那份朴实的真诚是能感受得到的。 慢慢地,这位美国小伙子也被打动了。 他不仅主动把和林江的合影用作了深圳站视频的封面,还很配合地跟林江一起拍视频,两人用不太标准的重庆话一起喊:“重庆,雄起!” 这份善意也传递给了“甲亢哥”的团队。林江每次出现不光想着“甲亢哥”,连旁边的保镖、摄影师这些工作人员,他都细心地准备了小礼物,一个都不落下。 到后来,他们这群人碰面,气氛融洽得就像老熟人串门。保镖老远看见林江那件标志性的花棉袄,会隔着人群喊“叔叔来了!”“甲亢哥”转过身,眼神里也透着惊喜。 林江就像照顾自家晚辈一样,有时候大家还互相开玩笑打闹,保镖拿着小锤子逗趣地给他捶背,他反手去拍人家的肌肉,一群人笑得前仰后合。 那一刻,什么国籍、语言的界限好像都模糊了,纯粹是人与人之间那种不设防的温暖。这场景不仅让国内网友觉得感动,连不少外国网友也留言称赞林江是“最好的大叔”。 林江这份看起来有点“傻气”的坚持,最终确实给家乡荣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关注度。 据荣昌当地不少卖卤鹅的商家反映,就在那段时间,全国各地来打听和购买荣昌卤鹅的人明显增多,销量实实在在地翻了一倍还不止。 网上订单猛增,买不到的就托重庆的朋友代购,甚至还有人热情地提出要跟荣昌搞“特产互换”。 荣昌这个名字,伴随着“卤鹅哥”的故事,被越来越多人记住了。 后来有记者采访林江,问他这么不计成本地折腾,到底图个啥?林江笑得挺实在,他坦诚自己确实是在“蹭流量”,但他想蹭的,是让更多人知道家乡荣昌的机会。 他说了一句很朴素的大白话:“锅里有,碗里才会有。”这话一下子让很多人明白了他的心思:只有家乡这个“大锅”兴旺了,每个人的小日子这个“小碗”才能跟着充实起来。 在这个个人利益常常被优先考虑的时代,林江心里装着的,是家乡的那片土地和乡亲们。 所以,当四月十号,荣昌区政府为林江召开座谈会,区委书记亲自给他颁奖,肯定他为家乡宣传所做的努力时,大家普遍觉得这事办得在理,这奖给得名副其实。 官方表彰的不仅仅是林江意外带火的卤鹅销量和地方知名度,更重要的是他那份把家乡发展扛在自己肩上、用最接地气甚至有些笨拙的方式去付出的赤诚之心。 这份真心,确实让人觉得温暖,也让人觉得,这样的奖励,值。 来源:华龙网
“泪目了!”为了追美国网红而连跨5城的大叔,竟被区委书记亲自喂饭,还成功让网友们
住顶楼小邹
2025-04-13 16:15:50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