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翻了!”重庆一男子花10860元买假冒白酒,到货后,男子要店家“退一赔十”,向其索赔金额超10万元,谁料,经调查发现男子是职业打假人,3年时间竟然超40多起这类诉讼,从中获得将近500万元的赔偿,最后法院这样判了! 潘某收到网购的白酒,满心期待地打开包装,却发现酒瓶上的标签粗糙,酒味也怪得不像正品。 验货后,他确认这是假酒,立马联系商家,语气强硬地要求退货,还提出要十倍赔偿,算下来得十多万元。 商家慌了神,这单生意利润才几百块,哪经得起这么折腾?潘某的底气来自法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文规定,卖假货得赔十倍,他摆出这架势,像是吃定了商家。 可事情远没这么简单,商家报警后,警方顺着线索一查,潘某的身份浮出水面。 他不是普通买家,而是个职业打假人,专门挑假货下手,再靠起诉索赔赚钱。 过去三年,他打了40多场官司,累计获赔近500万元,有的案子赔一两万,有的直接到十几万,这“打假”俨然成了门生意。 消息传出,舆论炸了锅,有人觉得他精明,有人骂他套路,职业打假并不少见。 市场上,有人盯着网店漏洞,买到假货就起诉,半年能赚几十万,还有人组团操作,专挑小商家下手,精准得像流水线。 潘某不过是这行当里的一个典型,熟悉规则,出手稳准狠,可这行当真有道理吗? 有人说,他们帮着揪假货,震慑不良商家,可也有人抱怨,中小商家利润薄,哪禁得起动辄几万的赔偿?一单假货,可能就让一家小店关门。 法院的判决像一盆冷水泼在这场风波上,法官确认商家卖假酒属实,但只判赔1.8万元,远低于潘某要的十多万。 原因很明确:潘某明知是假酒还买,目的就是索赔,这种“钓鱼”行为不是真维权,而是钻法律空子,判决一出,潘某的如意算盘落空,商家也松了口气。 这场风波,照见了职业打假的灰色地带,他们或许让假货少了点,可当维权变成生意,正义就变了味。 法律支持消费者没错,但不支持拿规则当摇钱树,市场需要清白,但更需要公平。 潘某的故事像面镜子,提醒所有人:打假可以,别让它成了另一场逐利的戏码。
“吵翻了!”重庆一男子花10860元买假冒白酒,到货后,男子要店家“退一赔十”,
时光雕琢风华
2025-04-13 15:50:57
0
阅读:82
哈哈
卖个假酒才赔一万八?这法官也是假的吧?知假卖假成本太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