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部队曾在中国多地投撒细菌一定很多中国人不知道金子顺一!他是731部队的军医,把他在中国土地播撒致病菌的研究写成了8篇论文!划重点:他早在1944年就拿这些论文申请东京大学的博士这些论文一直到2011年才发现。高度机密论文!也是历史证据!⚠️
一定要详细科普下,周知:
¹ 他的主论文是《雨下散布的基础性考察》,内容是有关霍乱菌、肠伤寒菌、鼠疫菌有效散布方法的实验!划重点:实验于1939年实施。地点:黑龙江大庆,露天实验场,实施细菌空中投放试验:从空中向事先固定地面的活人投放细菌或细菌炸弹。
论文中的“雨下”实验,是在野外自然环境中散布各种细菌,包括跳蚤,并测定细菌到达地面的情况和状态。“雨下”散布实验中使用的细菌,或者感染鼠疫跳蚤,当年对投放地自然环境,包括居民是否造成影响,目前尚情况不明,有待了解“雨下实验”的具体时间、地点,使用菌种、次数等。
划重点:中国战时文献关于日机投放不明物质的记载。军政部民国35年《抗战八年来敌军用毒经过报告书》,摘引自《侵华日军毒气战事例集:日军用毒1800例》纪学仁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日军飞机在浙江、安徽一带投放细菌,及其他不明异物。”)
² 历史证据:“细菌武器的最终目标是引发疾病流行。“为实现下一目标,需有相应方策使到达地面的细菌在一般情况下能侵入人体。在这一点上,必须有大的飞跃。” 1940年夏至1942年,日军在中国战场间断实施的“ホ号作战”。
³ 他还研究了:怎么才能使不耐高温,寿命短的鼠疫菌潜入人体内部。起初,投放充填细菌的“宇治型炸弹”被视为是有效的方法,可实验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于是改为从空中散布鼠疫菌的方法。1940年前后,有关跳蚤的生态、繁殖,带蚤鼠的增产、培育的研究大量出现。
⁴ 划重点:历史证据,日本731军医自己写在论文里面的:《表1. 既往作战效果概见》:1⃣️1940年6月4日,吉林省农安,散布5克感染鼠疫菌的跳蚤,造成第一次感染死者8人,第二次的流行死者607人。
2⃣️1941年11月4日,攻击常德市,散布1.6kg,第一次感染死者310人,第二次2500人;
3⃣️《井本日誌》中的“ホ号作战”记载了表1.中此外的4次攻击:目标为浙江省衢县(衢州)、宁波,湖南省常德等城市,此外还有江西省。日本学者研究认为:染疫死亡人数作为武器的“效果”应为实测数字,比如宁波的第一次流行死者104人,与当时中国方面公布的数字基本一致。
再比如,1940年10月4日,对衢县实施“ホ号作战”首次攻击,日军飞机从空中投下了混杂感染鼠疫菌跳蚤的小麦、粟米等谷物。11月中旬,当地发生多例感染,鼠疫爆发流行,至1941年12月流行平息。投放衢州的鼠疫跳蚤数量多达8kg,第一次染疫死者209人,第二次流行估算死亡者超过9,000人!1941年9月,衢州鼠疫又蔓延至义乌,随后相继从义乌传播至邻县东阳、浦江。义乌、东阳、浦江3县,此前都没有鼠疫发生的记载。义乌鼠疫蔓延至1944年,据2011年12月第一版《义乌市志》,义乌染疫死亡人数为1315人。
还有,1941年11月4日,“ホ号作战”攻击常德,投放混入鼠疫跳蚤(PX)的谷物,此后市内不断出现鼠疫患者。流行第一波平息后,又于1942年3月起开始第二次流行,从市区蔓延到周边农村地区。一说常德地区鼠疫死者达7000人以上。2002年东京地方法院对日本细菌战中国受害诉讼一案的判决认定,常德第一次鼠疫流行县城8人,1942年3~6月第二次流行死亡人数34人。
⁵ 战后,731部队石井等人作为免于被追究战争犯罪责任的交换条件,将人体实验资料提供美国调查官。美国国家档案馆公布了所获部分资料,包括3份彩色人体解剖报告:《A炭疽报告》、《G鼻疽报告》、731部队高桥正彦一行新京、农安鼠疫“防疫”成果之一——部分染疫死者解剖报告《Q 鼠疫报告》。热点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