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国民党上将韩复渠被枪决,次日上午,郑洞国带着卫士乘车来到漯河与高

时说历史 2025-04-12 12:38:37

1938年1月,国民党上将韩复渠被枪决,次日上午,郑洞国带着卫士乘车来到漯河与高艺珍相见,高艺珍说:“向方犯罪,郑将军来此,想必奉命查抄我家,喏,这是我的全部财产,卫士连也集合在院子里,武器在桌子上,郑将军,请验收吧。”

韩复榘14岁迎娶了比自己大两岁的高艺珍为妻,按照当时的习俗,这桩婚事本该为韩家带来喜气和财运,但年轻的韩复榘却似乎无心经营这段姻缘。

他生性好逸恶劳,沉迷赌博,常常将家中钱财输个精光,高艺珍虽然年纪轻轻,却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智慧和忍耐,她多次用自己的嫁妆为丈夫还债,甚至凑钱让他远走他乡,希望能让他改过自新。

高艺珍的付出,在韩复榘日后的人生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为他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命运的转机在韩复榘19岁那年到来,为了摆脱贫困,他加入了北洋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凭借着不俗的相貌和一手好字,韩复榘很快引起了西北军阀首领冯玉祥的注意。

冯玉祥赏识这个年轻人,将他收为亲信,韩复榘由此成为了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在冯玉祥的庇护下,韩复榘的仕途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成为了一名师长。

1930年,韩复榘抓住中原大战的机会,带领"讨逆军"第三路军直捣济南,迅速控制了山东全境。

然而,历史的评判往往是复杂的,尽管韩复榘的统治方式备受争议,但他在山东推行的一些政策却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创办了国立山东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为山东的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他还积极打击鸦片贩卖,维护社会治安,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秩序。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的战火燃起,面对这场民族危机,韩复榘的态度却显得摇摆不定。

一方面,他表面上响应蒋介石的抗日号召;另一方面,他又暗中取缔山东境内的反日宣传,甚至与日本驻济南的武官保持密切往来,这种两面派的做法,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直到1937年12月,日军兵锋直指山东,韩复榘才真正意识到了危机的严重性,他组织部队进行了顽强抵抗,但在日军的猛烈攻势下,韩部很快损失惨重,军心涣散。

更让韩复榘感到失望的是,蒋介石承诺的援军迟迟未到,在这种情况下,韩复榘做出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决定:他放弃了黄河泰山防线,带领部队撤离了济南。

这一决定引发了蒋介石的强烈不满,实际上,蒋介石对韩复榘的不满由来已久,在山东主政期间,韩复榘多次阳奉阴违,截留地方税收,甚至曾收留过与蒋介石有矛盾的汪精卫。

现在,韩复榘在抗日战争中的消极表现,更是成为了蒋介石下定决心处置他的导火索。

1938年1月,蒋介石设下一个精心策划的圈套,他以召开军事会议为名,将韩复榘诱骗至开封,毫无防备的韩复榘来到会场后,立即被扣押并解送至武汉,随后,最高军事法庭以十大罪状对韩复榘进行了审判,最终判处死刑。

1938年1月24日晚,在武昌的一栋小楼里,48岁的韩复榘走完了他传奇而又悲剧的一生,据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要求换上一双新鞋,似乎是想体面地迎接死亡,然而,他刚迈出一步,一排子弹就结束了他的生命。

在韩复榘被处决的消息传来后,高艺珍的处境变得异常艰难,她预料到可能会有人来抄家,于是做好了准备,当郑洞国带着卫士来到漯河时,高艺珍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高艺珍早已将所有财产整理好,摆放在屋内,她甚至将卫士连集合在院子里,武器也堆放在桌子上,这一举动让郑洞国感到惊讶和敬佩。

韩复榘的遗体被安葬在鸡公山墓地,他的小妾纪甘青闻讯赶来祭奠,而他的妻子高艺珍则在漯河得知了这个噩耗。

多年来一直默默支持丈夫的高艺珍,此时悲痛欲绝,更让人心痛的是,韩复榘的长子韩嗣燮因为无法接受父亲被处决的事实,精神受到了严重刺激,最终导致精神错乱。

韩复榘的死讯传开后,高艺珍的处境变得异常艰难,她通过韩复榘的旧部郑洞国与蒋介石取得了联系,希望能够为丈夫讨个说法。

同时,她还派副官前往武昌探视,试图了解丈夫最后的情况,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

失去丈夫庇护的高艺珍,不得不带着孩子们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在韩复榘的老部下文承烈的帮助下,她们先是辗转到了西安。

随后,又辗转去了武汉、上海等地。最终,由于日军的干涉,高艺珍一家被迫定居北平,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韩复榘的一些旧部下给予了高艺珍家人不少帮助,这或许是对韩复榘生前恩情的一种回报。

0 阅读:200

猜你喜欢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