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毛主席视察徐州的时候突然问当地纪委书记:“‘四’下面加个‘南’是什么

佳说历纪 2025-04-12 03:43:50

1956年,毛主席视察徐州的时候突然问当地纪委书记:“‘四’下面加个‘南’是什么字?”毛主席为什么突然这么问?对方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197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在南京接见江苏省委第一书记许世友时,突然提起一个人:"胡宏到哪里去了?"许世友回答说:"在'下面'呢。"毛主席闻言显得吃惊,语重心长地说:"那个四川籍书记是个知识分子,很懂农业,过去干得不错嘛。" 那是在1956年7月的一个夜晚。徐州地委第一书记胡宏接到一通紧急电话,说毛主席的专列将途经徐州,主席点名要听取徐州地区主要领导的工作汇报。接到电话后,胡宏不敢怠慢,立即叫上地区专员梁如仁一同赶往火车站。 不到半小时,毛主席的专列缓缓驶入徐州站。列车停稳后,胡宏和梁如仁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登上专列,来到一个经过改装的车厢。车厢中间摆着一张铺有白色台布的长条桌,毛主席正在桌旁抽烟等候。 这是胡宏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见到毛主席,他不禁有些拘谨。毛主席站起来与两人握手,亲切地说:"深更半夜把你们叫来,影响你们休息了,你们不会怪我吧?我请你们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徐州地区的工作情况。" 胡宏详细介绍了徐州的基本情况,告诉主席徐州地区原本有十个县,去年萧县、砀山划归安徽后,目前还有8个县,503万人口。毛主席对徐州的地理人文很熟悉,他笑着说:"萧县、砀山划走了,但划来了盱眙、泗洪两县,你们江苏不吃亏。盱眙是楚霸王的都城,泗洪是明太祖的祖陵,这在历史上都是有名的。" 接着,毛主席关心起徐州的社会治安状况。胡宏如实汇报说,徐州位于四省交界处,又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藏匿的反革命分子较多,形势比较复杂,肃清工作还未完成。毛主席听后表示,徐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重要,一定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广泛发动群众,孤立和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 谈到农业生产,胡宏向主席反映了地势低洼地区的水灾问题。毛主席严肃地指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你们要制定一个近期和长远的治水规划,把500万人民动员起来,发扬大禹治水的精神,办好水利这件大事!" 交谈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后,毛主席突然问道:"你知道'四'字底下一个'南'字,这个字读什么吗?"胡宏略一思索便回答:"这个'罱'字读'览'音,是江苏人民一种传统的捞河泥、水草的工具。" 毛主席听后满意地笑了:"不简单,你这个地委书记有点文化,不简单!"这一问一答,虽然看似简单,却让胡宏在毛主席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他们日后的再次会面埋下了伏笔。 "罱"字的问答虽然短暂,却让毛主席对胡宏印象深刻。这位1918年出生于重庆壁山县富裕家庭的地委书记,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胡宏曾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淞沪会战爆发时,他毅然参加了前线救护队,冒着炮火抢救伤员。尽管父亲担心至极,甚至在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但胡宏已决心投身革命事业。 1938年9月,胡宏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随黄克诚的八路军五纵队来到苏北抗日前线,担任中共苏北涟水县二区区委书记。1942年,他率领根据地军民配合主力部队,打退了日伪军8000余人对淮海区党政机关的围剿,歼敌数百人。之后,他又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建国后任江苏省江宁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53年3月升任徐州地委第一书记。 胡宏在徐州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地委机关设在白云山下一个废弃的工厂厂房中,就连胡宏和主要领导同志都只能住在借来的低矮民房里。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迅速组建机关,使各项工作走上正轨。 在农村合作化运动中,胡宏纠正了部分基层干部不尊重群众自愿、简单化一刀切的做法,要求他们抓好典型,以"点"带面。他亲自到铜山县的试点调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群众想法。当统购统销中出现群众无法完成征购任务的问题时,胡宏及时向省委报告,要求核减任务。 面对"互助合作运动"中的窝工现象,胡宏另辟蹊径,从定额管理入手。他多次到基层调查研究,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座谈,把锄一亩地定多少工分,锄一亩草得多少工分等内容编成小册子,发给合作社贯彻执行,有效解决了当时的窝工问题。 1957年春天,毛主席再次来到徐州。这次,胡宏与市委第一书记陶有亮、市长张洪范一同面见毛主席。主席关心的是徐州的工业生产,特别是煤矿和铁矿的情况。听完汇报后,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徐州的煤和铁在江苏省地位很重要,你们要做好规划布局工作,大力发展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有了这两样东西,其他工业就好发展了。" 接见结束时,毛主席还邀请三人一起吃早餐。胡宏等人推辞说已经吃过,主席笑着说:"这么早,你们在哪里吃的早餐?不要客气,民以食为天嘛!"那顿简单的早餐—一个炒鸡蛋、一个炒肉片,却让胡宏三人感到无比温暖。

0 阅读:227

猜你喜欢

佳说历纪

佳说历纪

每个人物都有温度, 每个故事都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