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表示不会再对中国加征关税了!在宣布对中国商品的125%关税后,特朗普在白宫对媒体表示,他“无法想象”自己还要再次增加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才能让中方回到谈判桌上。他强调:“我们对此进行了十分谨慎的计算”。
这场关税闹剧的剧本堪称荒诞。2025 年 1 月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先是以 “对等关税” 为名,将中国输美商品税率从 34% 炒到 84%。
到了 4 月 2 日,他突然祭出 “125% 关税大礼包”,宣称这是 “终结贸易不公的最后一击”。然而仅仅 7 天后,这位 “关税大师” 就画风突变,在记者会上说“无法想象”自己还要再次增加对中国商品的关税。
这种戏剧性转折背后,是美国企业界的集体哀嚎。密歇根州汽车协会数据显示,125% 关税导致当地车企零部件成本暴涨 40%,底特律三大巨头联名警告:“再这么搞下去,美国工厂将成历史。”
而沃尔玛等零售商更惨,其中国供应链的利润率已从 8% 暴跌至 1.2%,相当于辛辛苦苦干一年,利润还不够支付工人社保。
所谓 “谨慎计算” 不过是自欺欺人。特朗普团队的关税模型存在致命漏洞:他们假设中国企业会乖乖吞下全部成本,却忽略了三个现实。
一是:中方将美对华出口商品关税同步提至 84%,直接冲击波音飞机、大豆等美国支柱产业。
二是:越南、墨西哥等国的产能缺口高达30%,根本无法替代中国制造业。
三是:125% 关税让中国商品价格翻倍,美国通胀率已突破 6%,民众抢购卫生纸的场面堪比疫情初期。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一边对华加税,一边悄悄给沃尔玛等企业发放补贴,这种 “左手打右手” 的操作,连美国商会都看不下去:“这是在用纳税人的钱填关税窟窿。”
面对美方的极限施压,中方的态度也十分明确:4 月 9 日发布的 2.8 万字白皮书,逐条驳斥美方 “贸易逆差归咎论”,并强调 “谈判前提是美方取消全部单边关税”。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表态更是掷地有声:“中方不接受胁迫式谈判,奉陪到底的底气来自 14 亿人民的支持。”
特朗普的关税戏法正在反噬自身。最新民调显示,68% 的美国选民认为 “关税战损害经济”,而共和党内大佬私下抱怨:“这会让我们输掉 2026 年中期选举。”
更尴尬的是,拜登团队忙着拉拢东南亚重建供应链,却发现越南、马来西亚的产能根本无法替代中国。
这场博弈的终局已现端倪:当美国还在纠结 “制造业回流” 时,中国已通过 “一带一路” 和 RCEP 构建起新贸易网络;当特朗普沉迷于关税数字时,中方的数字人民币和区块链技术正在改写游戏规则。
正如《经济学人》所言:“这不是中美贸易战,而是两种经济模式的较量。”
如果特朗普真的想谈判,或许该先看看中方白皮书里的这句话:“合作共赢是唯一出路,单边霸凌注定没有未来。”
但问题是,这位 “关税大师” 的计算器里,是否还能算出 “平等” 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