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于凤至在美国病逝。临终前,她握着女儿的手,含泪说:"一定替我去看看汉

趣叭叭呀 2025-04-11 11:28:25

1990年,于凤至在美国病逝。临终前,她握着女儿的手,含泪说:"一定替我去看看汉卿(张学良),将来要把我们葬在一起!"只可惜,于凤至的愿望只实现了一半。 1990年3月20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处私人医院里,93岁高龄的于凤至躺在病床上,目光渐渐变得暗淡。她紧握着女儿张闾瑛的手,用微弱的声音说出了自己最后的心愿。 这位曾经的东北"少帅夫人",在异国他乡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五十年。她为张学良准备的墓地,最终只留下了一个无法填补的空缺。 于凤至出生在1897年,是东北商界巨贾于文斗的掌上明珠。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5岁进私塾,13岁考入奉天女子师范学校,展现出不同于普通闺秀的聪慧才情。 1908年的一场偶然际遇,彻底改变了于凤至的命运。当时张作霖正奉命剿匪,来到于家的粮栈驻扎。于文斗不仅热情接待,还在张作霖陷入危险时及时派人相救,两人就此结为生死之交。 为了巩固两家的关系,张作霖提出让自己最疼爱的儿子张学良与于凤至结亲。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门亲事可谓门当户对。 然而年仅15岁的张学良却对这桩政治婚姻表现出强烈的抗拒。在他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思维里,包办婚姻代表着封建和落后。 尽管如此,在1916年,这场婚事仍按照原定计划进行。19岁的于凤至正式嫁入帅府,成为张学良的发妻。 从1917年到1919年,于凤至连续为张学良生下三个儿子:张闾珣、张闾玗和张闾琪。随着孩子的降生,这个家庭表面上呈现出一片和睦。 在这段时期,张学良的军事才能也逐渐展露。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崭露头角,成为奉系军阀中的新星。 作为军阀夫人,于凤至开始参与军政事务,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头脑和胆识。她不仅能为张学良分析时局,还在关键时刻给出重要建议。 在民国动荡的年代里,于凤至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她不仅处理着帅府的内务,还通过各种社交场合扩展人脉资源。 通过结交宋氏三姐妹,于凤至为张学良打开了更广阔的政治空间。宋家姐妹在当时的政坛上举足轻重,这份友谊为张学良日后的发展带来诸多便利。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遇难后,于凤至在张学良接掌东北军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运用自己的社交网络,帮助丈夫稳定军心,安抚各方势力。 面对国内局势的变化,于凤至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政治头脑。她多次建议张学良要审时度势,在国共两党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 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正在英国处理儿子留学事务的于凤至,敏锐地察觉到了局势的危险。她通过电话警告张学良要谨慎行事。 事变发生后,于凤至立即从国外赶回,试图通过各种途径营救张学良。她多次找到宋美龄,希望能够说服蒋介石网开一面。 在张学良被软禁期间,于凤至展现出了极大的担当。她与赵一荻轮流陪伴张学良,帮助他渡过最艰难的时期。 然而长期的奔波劳累,加上精神的压力,于凤至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1940年,她被确诊患上了乳腺癌。 在宋美龄的帮助下,于凤至获准前往美国治疗。她在美国经历了三次手术和漫长的化疗过程。 病痛的折磨并没有击垮于凤至,她在美国开始了新的人生。凭借着父亲留下的经商天赋,她逐渐在华尔街站稳脚跟。 随着时间推移,于凤至与张学良之间的联系逐渐减少。两人的通信从长篇累牍变成了简单的问候。 1964年,一封来自台湾的信彻底改变了两人的关系。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张学良请求与于凤至离婚。 面对这个决定,于凤至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大度。她不仅同意离婚,还在信中祝福张学良与赵一荻。 在商业领域,于凤至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干。她准确把握投资机会,在美国房地产市场上屡有斩获。 在洛杉矶好莱坞富人区,于凤至买下了两栋价值不菲的别墅。其中一栋,她一直为张学良和赵一荻保留着,期待有朝一日他们能来美国定居 1990年初,93岁高龄的于凤至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向女儿张闾瑛交代了自己的遗愿。 按照于凤至的意愿,她的墓地设计成双穴制,右边安葬她自己,左边预留给张学良。这个安排显示出她对这段感情始终抱有特殊的情感。 一年后,张学良来到美国探亲,女儿张闾瑛带他来到于凤至的墓地。面对这位曾经的结发妻子的长眠之所,年迈的张学良沉默许久。 张闾瑛向父亲介绍了母亲生前为他们准备的别墅。这座位于比弗利山庄的豪宅,价值连城,体现了于凤至对前夫的深切关怀。 然而于凤至的遗愿最终只实现了一半。她的确长眠在了自己选择的墓地,但预留的那个穴位一直空着。 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在美国安详离世。她的一生经历了旧中国到新中国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跌宕起伏。 在外人看来,于凤至的婚姻或许不够圆满。但她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一个时代女性的坚韧与智慧。 最终,于凤至选择了默默祝福,并在异国他乡为张学良保留一个温暖的归宿。这份情谊,超越了婚姻的界限,成为了一段佳话。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