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电厂能否重塑能源格局? 近日,国家发改委与能源局发布的文件备受关注,该文件经由政策、市场、技术三条路径,将虚拟电厂塑造为新能源消纳的核心载体,同时促使煤炭行业朝着清洁化、灵活性方向转型。 从时代背景与深层次因素来看,全球能源结构正向低碳化转变,中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达成碳中和,虚拟电厂作为汇聚新能源的重要工具,是达成目标的关键路径。 此外,风光发电的占比迅速提高,然而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却有所欠缺,虚拟电厂通过“源网荷储”协同合作,能够解决新能源并网的稳定性问题。同时,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机制逐渐完善,虚拟电厂以独立主体的身份参与市场,推动电力系统从计划模式向市场模式转型。并且,构网型逆变器、AI调度算法等技术趋于成熟,虚拟电厂的响应速度达到毫秒级,经济性有了显著提高。 在对新能源发展的意义上,虚拟电厂能够提升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文件明确指出,它通过聚合分布式光伏、风电、储能等资源,可以提供调峰、调频等服务,直接解决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问题。 到2030年,虚拟电厂的调节能力将超过5000万千瓦,这相当于减少4000亿元的火电投资。例如唐山市的虚拟电厂已经参与到华北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提高了新能源的消纳效率。 虚拟电厂还推动了市场化交易机制,被允许独立参与电力中长期、现货及辅助服务市场的交易,打破了传统电力系统的物理边界,分布式光伏能够通过它直接参与现货市场,降低了个体交易的门槛。其单位投资成本远低于煤电改造和抽水蓄能。 此外,文件鼓励虚拟电厂拓展综合能源服务,如节能服务、碳交易等,拓宽收益渠道,比如家庭储能与虚拟电厂相结合,提高了用户侧资源的利用率。 对于煤炭市场而言,虚拟电厂降低了煤电的调峰需求,通过需求侧响应和灵活调节,减少对煤电调峰的依赖。 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的目标为最大负荷的3% - 5%,虚拟电厂能够满足5%的峰值负荷需求,并且其调节能力每提高1000万千瓦,就可替代大约1500万千瓦煤电的调峰容量。 同时,文件要求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应改尽改”,并探索退役火电机组转为应急备用,像山东已经开展煤电灵活性改造试点,2025年的目标改造容量为1000万千瓦。 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提升将逐渐压缩煤电的生存空间,据预测,2030年虚拟电厂的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元,煤炭需求的增速可能会进一步放缓。 综上所述,这一政策既是应对能源结构转型的必然之举,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安排。 能源网络 能源转型探讨 共话能源未来 可持续能源技术 智能电网概念 储能技术发挥 超聚变产业链 数智电力论坛 智慧储能发电
虚拟电厂能否重塑能源格局? 近日,国家发改委与能源局发布的文件备受关注,该文件经
沁沁随心生活
2025-04-11 10:28:32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