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的空中和地面发动机的轰鸣声震撼世界,更是鼓舞了亿万华夏儿女,可这是我们这些年军工科技发展的全部吗?本着“过于先进,不便展示”的原则,能拿出来公开给全世界看的肯定不是最先进的。那么九三阅兵之外还可能有哪些能让我们更鼓舞、更振奋的“大杀器”呢?品类内容较多,就分几个板块来梳理,首先来聊一批来可能是未来也可能已是现实的“空天战士”吧。
一、轨道、亚轨道飞行器:一小时打遍全球的“太空镖客”。
1、MD-22鸣镝飞行器(轨道轰战机母本)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和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GARA)联合研制的宽域飞行器,采用碳氢燃料超燃冲压+旋转爆震发动机组合,乘波体动力学设计;90秒内完成亚音速到高超音速切换,极速7马赫,中高速时能进行最大6G稳盘过载强机动飞行,规避拦截时能实现5G持续机动;航程超8000公里,通过空中加油可延伸至1.2万公里,具备1-2小时内全球抵达能力;飞行范围覆盖低空至临近空间(20-100公里),远超传统防空导弹拦截上限(3万米)。
具有隐身能力:雷达反射面积(RCS)<0.01平方米,结合量子加密通信技术突破“黑障区”信号屏蔽。
全球首款可重复使用高超音速平台,可搭载高超音速弹头或核常兼备载荷,在临近空间执行侦察、预警任务,或释放微型卫星等。网友戏称:这是装了“大脑”和“翅膀”的东风快递!美军智库将其评价为“空战降维打击工具”,并承认现有反导系统对其拦截成功率趋近于零。
研发进度:2024年12月前已完成9次试飞,包括全球首次临近空间发射航空器试验;2025年2月22日完成重要飞行测试:验证了最大飞行速度、最大航程及飞行高度范围,预计2026年能实现全状态首飞。
2、玄穹-7第七代空天战斗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具备空天一体化作战能力的多域作战平台,采用氢氧旋转爆震发动机,三发无垂尾设计,四模态变形机翼(突防形态 : 折叠为菱形,超音速穿透防空网;空天形态 :收缩为箭形,亚轨道机动);大气层内外双飞行模式,大气层内巡航速度至少可达8马赫;飞行高度从大气层到太空的全域作战覆盖,试飞飞行高度达300公里,传统防空系统,只能望而兴叹!
隐身技术:通过石墨烯—液态金属微电流调整雷达波反射特性,实现全波段隐身,优于传统等离子隐身;采用量子指挥系统,隐身、反隐身能力均获得大幅提升。
内置弹舱可携带6枚射程1000公里的高超音速导弹,导弹类型可能包括空天反卫星导弹和高超音速对地打击武器;搭载太赫兹波束(反隐身)和自由电子激光(反卫星)等定向能武器;可同时操控20架无人机,形成半径2000公里的“蜂群作战云”。
研发进度:2025年5月,在西北试验场完成首次试飞,标志其从实验室进入工程验证阶段;试飞版本为无人驾驶,但设计预留有人操作接口,可能支持1-2名飞行员;计划2026年完成跨大气层往返测试,验证空天母舰协同能力。
3、神龙空天飞机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611所)研制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采用喷气与火箭双模发动机+霍尔推进器动力组合,独创水平起降-垂直入轨混合模式;最大飞行速速25马赫,亚轨道飞行速度可达24马赫;飞行高度338-610公里近地轨道(LEO)。
预计最大载荷约5吨(目前试验荷载300公斤),可携带反卫星武器或高超音速导弹;具备超高速变轨(25马赫)和多次轨道机动,可进行侦察、反卫星、太空实验、轨道维修等;
通过新型复合材料和隔热技术,实现多次往返太空,设计可重复使用50次(试验中已实现5次重复验证);配备智能蒙皮传感器,可实时感知300公里内所有飞行器,外媒惊叹:中国版X-37B,但更聪明。
研发进度:2007年12月完成无动力滑翔测试,验证气动外形与控制系统;2011年实现亚轨道高超音速飞行试验;2020年9月完成首次轨道任务:在轨2天,验证可重复使用技术;2022年8月-2023年5月完成第二次任务:在轨276天,突破在轨服务技术;2023年12月-2024年9月完成第三次任务:在轨268天,完成长期部署验证;存在2025年底实现全状态首飞的可能性。
4、腾云空天飞机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制的空天往返飞行器,动力系统采用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TBCC),整合涡扇、冲压、超燃冲压三种模式,实现0-25马赫全速域覆盖;两级入轨设计:母机(大气层内飞行)与轨道器(太空任务)分离,母机可重复使用。
母机运载能力达2吨,可发射释放卫星(已完成试验验证),预留电磁脉冲弹导轨和卫星捕获接口,具备空天协同作战、太空作战与快速全球打击能力。
研发进度:2023年完成模态转换飞行验证,实现涡扇(3马赫)→冲压(6马赫)→超燃冲压(25马赫)的无缝切换;2025年1月完成母机载轨器分离测试,轨道器实现4万公里绕地飞行并发射释放小卫星,率先实现TBCC全模态飞行,为全球首个公开验证的空天飞机项目。计划2030年前完成水平起降、水平着陆的空天飞机技术验证。
5、白帝“科幻战机”
中航工业提出的概念机,曾明确:该项目为科普创意产品,非真实装备研发计划,旨在激发公众对航空技术的兴趣。但美媒仍将白帝视为“战略阳谋”,北约也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据多次展示介绍,整理该战机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采用二元矢量超然冲压发动机,鸭嘴形机头、可调机翼动力学设计;设计最高速度:大气层外16马赫,大气层内3.75马赫;最大航程4000公里,作战半径1500公里。
隐身技术:采用等离子隐身技术,通过可控等离子云主动干扰雷达信号,实现全频段隐身。
载弹量20.5吨,可搭载激光武器、电磁炮及12枚中子弹,具备空天母舰协同作战能力。
“研发进度”:2024年珠海航展首次公开展示22米全尺寸模型;2025年1月模型在长春时空旅程体验馆开放参观;截至2025年6月,白帝仍以模型项目对外展示。至今未发现任何工程试验进度的信息,其身份和存在性有点扑朔迷离,但随着以上几款空天战机的逐步落地和实现,那天从我们头顶突然飞过一架白帝战机,大家也不用太过吃惊!
轨道、亚轨道空天武器的出现,会让传统防空防御体系成为新的马奇诺防线!
(文中多数内容来自官方及正规渠道公开披露,少量内容来自军事论坛及国外媒体等非官方分析,未完待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