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黄河湾里的“生态秘境” | 20XX山西运城圣天湖深度旅游攻略:在湿地与烟火间邂逅黄河流域的生命史诗

晨雾未散时,58岁的守湖人王长顺已划着木船穿过芦苇荡。船桨搅碎水面,惊起一行白鹭直冲云霄。“看那只蓑羽鹤!今年来得早,说

晨雾未散时,58岁的守湖人王长顺已划着木船穿过芦苇荡。船桨搅碎水面,惊起一行白鹭直冲云霄。“看那只蓑羽鹤!今年来得早,说明湿地生态又好了。”他的草帽上沾着露水,手指向远处——圣天湖的湖面如一块翡翠,镶嵌在芮城黄河岸边的滩涂上,芦苇、香蒲随风起伏,候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

作为国家级湿地公园、黄河流域重要生态节点,运城圣天湖以“华北最大内陆候鸟驿站”“晋南黄河湿地活标本”“农耕文明与自然共生典范”闻名。20XX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以来,这座“藏在黄河臂弯里的湖泊”完成生态修复升级,全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其中“观鸟研学”“湿地露营”“荷塘雅集”客群占比超60%。“这里不是单纯的景点,是能听见黄河呼吸的‘自然课堂’。”一位带孩子来观鸟的郑州游客说。

从“黄河故道”到“候鸟天堂”:一片湖的千年生态密码

圣天湖的故事,要从黄河改道说起。据《芮城县志》记载,明清时期黄河多次泛滥,在芮城南张村段冲出一片洼地,积水成湖,因“湖光映天、芦苇接天”得名“圣天湖”。上世纪因围湖造田、污染等问题,湖泊萎缩至不足2000亩,鸟类锐减。20XX年起,当地启动“退耕还湿、禁渔禁牧”工程,恢复湿地1.2万亩,如今水域面积稳定在3000亩,成为黄河中游罕见的“季节性内陆湖泊+永久性河流湿地”复合生态系统。

“圣天湖的珍贵,在于它是‘会呼吸的生态博物馆’。”山西大学湿地研究中心教授李宏介绍,这里保留了完整的湿地演替序列:春季浅滩区芦苇萌发,夏季主湖区荷花盛放,秋季滩涂裸露形成草甸,冬季水位下降露出泥滩——不同季节为鸟类提供“觅食场+栖息地+繁殖地”三重功能。目前记录到鸟类23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东方白鹳,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灰鹤等达38种,年迁徙候鸟超10万只,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

必探核心看点:

湿地观鸟区(四季皆景):

沿木栈道深入湖区,可见“鸟类食堂”——浅滩区投放的小鱼、螺蛳,是候鸟的“能量补给站”。推荐观鸟点:

桃花岛(夏季):荷叶田田,白鹭、池鹭立于荷尖,偶见翠鸟点水;

芦苇迷宫(春秋):乘坐木船穿行3公里人工栈道,观察苍鹭、夜鹭在芦苇丛中筑巢;

泥滩观鸟台(冬季):架望远镜看黑鹳、白琵鹭集群觅食,运气好能遇见丹顶鹤(近年频现)。

荷塘月色(夏季限定):

圣天湖夏季最惊艳的标签是“千亩荷塘”。沿湖2000亩荷花次第绽放,粉白、淡紫、鹅黄的花朵铺满水面,香气袭人。湖西侧“荷文化园”陈列历代咏荷诗词碑刻(含苏轼《阮郎归·初夏》拓本),可体验“荷灯祈福”(用荷花瓣扎灯,放入湖面许愿)。

湿地科普馆(自然教育课堂):

公园入口处的科普馆通过VR技术还原湿地生态链:从底栖生物螺蛳,到食虫鸟类翠鸟,再到猛禽苍鹰,完整呈现“湿地食物网”。馆外有“亲子自然工坊”,孩子可动手制作“鸟类羽毛标本”(仿制品)、种植“湿地净化植物”(菖蒲、水葱)。

隐藏玩法:清晨5点到“渔人码头”(需预约),跟老渔民划木船收地笼(体验传统渔猎,收获的小鱼可放生);午后钻进“湿地茶寮”(湖畔木屋),喝一杯“荷叶茶”(鲜荷叶现摘现泡),听守湖人讲“圣天湖的鱼如何养了一方人”;傍晚登“观景塔”(高20米),看夕阳把湖面染成金色,候鸟群掠过天际线。

湖光与烟火:在圣天湖“过一段慢时光”

圣天湖的魅力,不仅在自然,更在与周边村庄的“共生共荣”。湖东的南张村、湖西的西垆村,保留着晋南农耕文明的鲜活样本,游客可体验“湿地+乡村”的双重治愈。

“渔耕文化”体验(周末全天):

穿防水胶鞋跟村民下湖采莲藕(夏季)、挖荸荠(秋季);或在“渔猎文化园”学编渔网(用麻线手工编织,可带走)、做“黄河鱼宴”(现捞黄河鲤鱼,配湖藕炖汤)。人均150元,含工具、食材、午餐。

“荷塘雅集”主题活动:

荷花节(6-8月):举办“咏荷诗会”(游客即兴创作,优秀作品刻碑入馆)、“荷塘音乐会”(古筝、笛子演奏《茉莉花》《渔舟唱晚》);

丰收节(9-10月):在湖滩举办“晒秋”活动,村民晾晒玉米、辣椒、莲蓬,游客可参与“打枣子”“摘花生”;

冬至“湖鲜宴”:用刚捕捞的黄河大鲤鱼、湖虾熬汤,配村民自酿的“柿子醋”,暖身又开胃。

本地人私藏:“湖西头的‘老杨家羊肉馆’别错过!用湖藕炖羊肉,汤头清甜不膻,藕粉糯吸满肉香——我爷爷说他小时候穷,冬天就靠这口汤暖身子。”(常来划船的芮城钓友赵师傅)

“四季皆诗”的游览图鉴:从春醒到冬藏的湿地风华

圣天湖的美,随季节流转各有韵味:

春(3-5月):候鸟北归季,黑鹳、大天鹅陆续抵达,配合“湿地生态摄影大赛”(3月20日开幕,设专业组/手机组奖项);清明前后“踏青寻春”活动,游客可跟自然导师认植物(芦苇、香蒲、菖蒲)。

夏(6-8月):荷花盛放期,湖面被粉白花朵覆盖,“夜观萤火虫”(20:00-21:30,限定7-8月,需预约)成网红项目;傍晚“湖畔瑜伽”(在荷香中舒展身心,教练免费指导)。

秋(9-11月):芦苇荡变“金浪”,配合“秋收体验”(割稻子、打谷子,用传统石磨磨面粉);中秋夜“湿地赏月”(在观景台摆月饼、石榴,听老人讲“圣天湖的月亮比别处圆”)。

冬(12-2月):候鸟越冬季,万鸟翔集的壮观场景吸引大量摄影爱好者;“腊八湖鲜粥”用莲藕、鱼干、红豆熬制,配“糖瓜”(运城传统年货)。

经典路线推荐:

自然探索线:湿地科普馆(学知识)→木栈道观鸟(看白鹭)→荷塘月色(拍荷花)→渔人码头(体验渔猎),约3小时。

亲子休闲线:亲子自然工坊(做标本)→荷文化园(读诗词)→湖滩放风筝(自制芦苇风筝),人均180元。

摄影创作线:清晨6:00(拍晨雾中的芦苇荡)→上午10:00(拍黑鹳觅食)→傍晚17:00(拍夕阳下的荷花)→夜间(拍萤火虫/星空)。实用贴士:圣天湖游览全攻略

交通指南:

高铁:运城北站乘公交108路至“芮城汽车站”(1小时,票价5元),转乘5路公交至“圣天湖景区”(20分钟,票价2元);

自驾:太原方向沿二广高速转菏宝高速,至芮城出口下(全程约400公里,景区停车场收费5元/小时);

公共交通:运城城区乘芮城旅游专线直达“圣天湖”(1.5小时,票价10元)。

门票与开放时间:

全价票40元(学生、60岁以上老人半价);“渔猎体验”“亲子工坊”另收费;

开放时间:8:30-18:00(4-10月),9:00-17:30(11-3月);观鸟、摄影活动需提前在“圣天湖湿地”公众号预约。

最佳游览时段:

观鸟:清晨6:00-8:00(鸟类最活跃)、黄昏16:00-18:00(归巢期);

摄影:夏季清晨(拍荷露)、冬季日出(拍候鸟群飞)。

住宿推荐:

湖畔民宿:“圣天湖渔家乐”(改造自村民老房,推窗见湖,提供渔猎工具租赁,人均120元);

特色酒店:“芮城湿地度假酒店”(距景区1公里,含“湿地早餐”,房间配观景阳台,人均240元)。

结语:湿地里的文明,是写给黄河的情书

采访结束时,守湖人王长顺望着远处归巢的鸟群说:“我小时候湖面小,鸟也少;现在湖大了,鸟多了,连多年没见的丹顶鹤都来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的——政府修湿地,村民护鸟,游客爱看,这才有了今天的圣天湖。”

圣天湖的魅力,或许正在于此——它不仅是一片“会呼吸的湿地”,更是一条纽带,连接着黄河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千年前,它是黄河改道留下的馈赠;今天,它是人与自然和解的见证;未来,它将继续守护着候鸟的迁徙路,讲述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中国故事。

正如国家林草局湿地管理司专家所说:“圣天湖的价值,在于它用最生动的实践证明——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之肾’;守护自然,就是守护文明的根脉。”

20XX年的夏天,不妨带着家人走进圣天湖,在荷花的清香里、候鸟的鸣叫声中、芦苇荡的摇曳间,遇见一场关于生命与自然的对话。毕竟,有些美好,只有站在湿地的岸边,才能真正读懂“绿水青山”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