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有关方面向胡适发出最后通牒,承诺如果他愿意留在大陆,可以继续让他担任

时光旅人记 2025-04-10 18:20:13

1948年,有关方面向胡适发出最后通牒,承诺如果他愿意留在大陆,可以继续让他担任北大校长。他的学生吴晗更是苦苦劝说,劝他认清形势,以大局为重,但胡适坚决拒绝了一切挽留,还对吴晗说了三句话,即著名的“面包自由论”。 1948年年底,解放战争快打完了,中国大陆以后的路子也越来越清楚了。这时候,大名鼎鼎的学者胡适,文化圈里的头号人物,得做个大决定:到底是留在国内呢,还是跑到国外去。 胡适啊,1891年在江苏出生,他这一辈子跟咱们中国近现代的历史绑得紧紧的。年轻时他出国留学,特别是在美国那会儿,西方思想对他影响可大了,后来他还成了新文化运动里的一个大腕儿。回了国,他在北京大学当教授,提倡文学得革新,白话文得推广,这些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深了。 到了1948年,新政权眼瞅着就要来了,胡适收到了一个挺特别的消息——只要他乐意留下,还能继续当北京大学的校长。这邀请里头,既有对他学问的肯定,也有看重他在文化上的那份影响力。就连他的学生吴晗都亲自上阵,想劝老师别走,留下来一起建设新中国。但是,到了这么个历史大变动的关头,胡适拿定了自己的主意。吴晗求他留下,他却硬气地说:“要是连饭都吃不上,衣服都没得穿,房子都没得住,那样的自由有啥用呢?”这三句话,后来被大家叫做“面包自由论”,说的是胡适为了自由和个人的面子,决不妥协。 结果,胡适还是走了,去了美国继续搞他的学问。他这一走,不光是自己的人生大事,也看出那时候的知识分子对未来的想法和追求各不相同。胡适的事儿,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可是留下了深深的印子。

0 阅读:56

评论列表

那个夏天

那个夏天

2
2025-04-11 02:11

历史已经说明了结果。对与不对。活着最重要

用户10xxx41

用户10xxx41

1
2025-04-11 15:05

最早的公知硫硼胡适

用户10xxx41

用户10xxx41

1
2025-04-11 15:05

最早的矮大紧胡适

时光旅人记

时光旅人记

时光旅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