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张明敏唱完《我的中国心》后,被香港娱乐圈拒之门外,正当他心灰意冷准备回电子厂当工人时,突然接到春晚导演的电话:“愿意来大陆央视春晚演唱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0年的香港,街头车水马龙,霓虹灯闪烁不息,可对张明敏来说,这座繁华城市的娱乐圈却像一堵冰冷的墙,将他挡在门外,那一年,他怀着满腔热情录制了《我的中国心》,一首直抒爱国情怀的歌曲。 本以为这会是他音乐生涯的起点,却不料成了他被冷落的开端,歌声还未传开,香港娱乐圈的排斥就接踵而至,许多人不愿接纳这首带着浓厚大陆气息的歌,甚至对他投来异样的眼光。 演出机会越来越少,张明敏的梦想仿佛被现实掐住了咽喉,正当他心灰意冷,准备重回电子厂做回普通工人时,一通来自北京的电话改变了一切。 春晚导演的声音从听筒传来:“愿意来大陆央视春晚演唱吗?”这句问话,如同一道光,照亮了他几乎熄灭的希望。 1982年,香港回归谈判拉开序幕,日本篡改侵华历史的举动也激起公愤,时代背景赋予了这首歌特殊的意义,词作家黄霑用笔尖倾泻愤怒与深情,作曲家王福龄谱出激昂旋律,共同铸就了这首直抵人心的作品。 然而在当时的香港,这首歌的爱国主题显得格格不入,许多歌手避之不及,担心沾上政治色彩会断送前程,张明敏却不同,他出生于普通家庭,从小受父母影响,对祖国怀有深厚感情。 当这首歌送到他手中时,他没有犹豫,尽管他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歌手,他用略显粗糙却真挚的嗓音唱出了“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既是对自己的告白,也是对时代的回应。 可惜,香港娱乐圈并不买账,录音棚难寻,演出无人问津,他的努力像是石沉大海,事业的低谷来得猝不及防,唱完这首歌后,张明敏发现自己几乎被孤立了。 曾经偶尔接到的演出邀约销声匿迹,唱片无人问津,连维持生计都成了问题,无奈之下,他只能放下吉他,回到熟悉的电子厂,流水线上的轰鸣声取代了歌声,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让他身心疲惫。 他不是没想过放弃,毕竟音乐这条路看似走到了尽头,工厂的同事偶尔听他说起那首歌,有人笑他傻,有人劝他别再折腾。 可每当夜深人静,他还是会在心里哼起那几句歌词,那颗爱国的心从未冷却,只是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他不知道,命运的转机已在不远处悄然酝酿。 1984年,北京的央视春晚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导演组希望通过邀请香港歌手,拉近两岸民众的距离,可找遍了圈内人选,却没人愿意北上。 副导演袁德旺四处奔波,心急如焚,一天,他疲惫地坐上出租车,车载录音机里突然传出一段旋律:“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袁德旺猛地一震,这歌声虽不华丽,却有一种直击心底的力量。 他忙问司机这是谁唱的,得知是香港歌手张明敏后,他立刻决定找到这个人,几经辗转,袁德旺拨通了张明敏的电话,那一刻,张明敏正在工厂宿舍,听到邀约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迟疑地问:“我真的可以吗?”电话那头传来肯定的回答:“你的歌声打动了我们,春晚需要你。”挂断电话,他愣了许久,才把这个消息告诉家人,母亲拍着他的肩说:“儿子,去吧,你是中国人,唱出你的心声。” 带着家人和黄霑的鼓励,张明敏踏上了北上的路,1984年的春晚,他站在央视舞台上,身着简朴的西装,用饱满的情感唱响了《我的中国心》,那晚,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被他的歌声感染,掌声久久不息。 那句“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无数人的共鸣,也让张明敏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从香港的冷遇中挣扎出来,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春晚之后,他的事业彻底翻盘,不仅成了家喻户晓的歌手,还用歌声连接起海内外华人的心,成名后的张明敏没有停下脚步。 1990年,北京申办亚运会资金短缺,他得知后毫不犹豫卖掉房产和车子,举办巡回演唱会,将筹来的60万全数捐出,他忙碌时一天要唱三场,嗓子哑了也不停歇。 那份对祖国的热爱,从未因时间淡化,反而在行动中愈发坚定,他的歌声和付出,让人们记住了一个不仅会唱歌、更会用行动爱国的艺术家,他的名字,也成了那个时代的一抹亮色。 从1980年的香港冷遇,到1984年的春晚舞台,张明敏的人生如同过山车,从谷底攀上高峰,那通电话不仅是机遇,更是信念的回响,他用一首歌唱出了自己的心声,也唱出了无数中华儿女的情感。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文汇2020-01-24《一曲《我的中国心》铸就春晚经典时刻,张明敏竟然是在巴士上被导演发现的》
1980年,张明敏唱完《我的中国心》后,被香港娱乐圈拒之门外,正当他心灰意冷准备
如梦菲记
2025-04-10 17:38:33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