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福建舰到现在还没服役呢?

殷霞来说事 2025-04-10 15:58:28

为啥福建舰到现在还没服役呢?其实关键原因就是作为咱们首艘电磁弹射航母,技术验证必须做到万无一失,不能着急服役。 很多人可能觉得福建舰从 2022 年下水到现在,完成 7 次海试的时间有点长了。但实际上,这速度已经是相当惊人了!美国 “福特” 号当年因为电磁弹射故障,直接延误了 7 年才服役呢,咱福建舰平均每次海试间隔才 10 天。 那为啥不能更快服役呢?这就要说到福建舰上那些复杂又关键的技术了。就拿最重要的电磁弹射系统来说吧,福建舰用的是咱自主研发的中压直流技术,这可比美国 “福特” 号的交流系统先进了不止一代,就如同航母动力系统里的核心引擎,能瞬间输出超强电力,而且稳定性极高。不过,有人可能会觉得技术这么先进,服役应该很快啊。但其实技术先进也有麻烦,福建舰是常规动力航母,要支撑电磁弹射这个 “电老虎”,电力系统压力巨大。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团队研发的综合电力系统,就像给航母装了个超级充电宝。 在去年第七次海试时,福建舰 3 天内连续弹射了 30 多架次 “小红车”(模拟舰载机),弹射成功率高达 99.6%,而美国 “福特” 号同期时,故障率还在 5% 以上。可即便如此,那次海试还是暴露出了一些电力波动问题。当时甲板上的雷达突然出现短暂信号中断,后来发现是储能装置在高负荷运作时出现了散热问题。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隐患,军方直接把海试时间延长了 5 天,光调试就花了 1200 多个工时。 还有福建舰上的 8 台国产蒸汽轮机,总功率超过 20 万马力,非常强劲。可在去年第三次海试时,轮机舱温度一度飙升到 65℃,差点引发设备过热。有人可能会想,功率这么大,温度高点也正常吧。但实际上这是个大问题。后来工程师们给轮机加装了智能温控系统,才把温度稳定在 50℃以下。而且这一改进,换来了系统能在 0.1 秒内调整输出功率,相比美国的同类设备快了 3 倍不止! 雷达电子设备的调试也是个大工程。福建舰装了 32 面相控阵雷达,这些雷达就像航母的 “眼睛”,能同时追踪 2000 个目标。可把这些雷达集成到舰岛上,难度堪比把 32 台超级电脑塞进一个冰箱里。在去年第五次海试时,雷达系统突然出现误报,后来发现是线缆接口松动。虽然不是大问题,但军方还是直接把整个舰岛拆了 1/3,重新布线。这一修就是 45 天,连造船厂的老师傅都感叹:“这活儿比绣花还细!” 舰载机适配方面更是慎之又慎。歼 - 15T 弹射版已经完成了触舰复飞,但要真正实现全天候起降,还得闯过 “着舰钩寿命” 这道坎。着舰钩每次钩住阻拦索时,承受的拉力超过 50 吨,相当于用一根筷子吊起 5 头大象。为了着舰钩的耐用性,军方连续进行了 2000 次起降模拟,结果显示着舰钩寿命比设计指标延长了 30%。 至于空警 - 600 预警机,现在还在进行电磁兼容性。这么大的飞机要在航母上起降,还得保证雷达不干扰其他设备,难度可想而知。军事专家邵永在央视新闻中提到,空警 - 600 的进度比预期快了 15%,但要真正上舰,还得等福建舰的雷达系统彻底稳定下来。 其实,军方心里也着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在去年的记者会上就说过:“福建舰的服役时间,取决于技术成熟度,而不是时间表。” 但即便如此,军方还是定下了 2026 年前形成战力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海军专门成立了 “电磁弹射专项攻关小组”,每天 24 小时轮班调试设备。造船厂的工人更是三班倒,连春节都没休息过。 说到底,福建舰的延迟服役,恰恰体现了中国海军的严谨。就像马伟明院士说的:“我们要的不是‘差不多’,而是‘绝对可靠’。” 毕竟,这是中国走向深蓝的关键一步,容不得半点儿闪失!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殷霞来说事

殷霞来说事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