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主席拜谒中山陵。当时还有一个“走大道还是走小道”的争论,主席生气的说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4-10 15:08:04

1953年,主席拜谒中山陵。当时还有一个“走大道还是走小道”的争论,主席生气的说:我拜谒中山陵怎么还要偷偷摸摸的?于是,决定走大道,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1925年初,革命先驱孙中山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身边的国民党要员表达了自己的葬身之处:"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同年3月12日,孙中山与世长辞。他原本希望像苏联列宁一样保留遗体供后人瞻仰,但命运弄人,当时从苏联订购的玻璃钢棺材尚未运达,只能暂时用玻璃盖棺材安置他的遗体。更为遗憾的是,待玻璃钢棺材到达时,由于遗体处理不当,已经无法保持完好的容貌供人瞻仰。最终,国民政府决定遵照孙中山的遗愿,将他安葬于南京紫金山。 1953年2月,新中国成立仅三年多,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建设挑战,同时也要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毛泽东主席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前往南京,并将拜谒中山陵列入行程。 主席此行选择住在西康路33号省委,这次南京之行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作为新中国的领袖,这是他首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身份回到这座承载着丰富革命历史的城市。 在行程安排中,拜谒中山陵被视为一项重要活动。毛主席对孙中山先生始终怀有崇高的敬意,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肯定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贡献,认为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就在毛主席准备前往中山陵之际,一场关于路线选择的争论在工作人员中展开了。当时的国际形势紧张,国内仍有国民党特务活动的威胁,负责安保工作的人员出于安全考虑,向主席提出了一个建议——选择人少的小道前往中山陵,以减少可能的安全风险。 然而,这一建议却引起了毛主席的强烈反应。当听说要走小道时,主席当即表示了不满。他认为堂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祭奠革命先辈,走小道是有失体统的,他坚决表示要走大道。 毛主席的这一决断背后有着深刻的考量。首先,作为新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他深知公开、正大光明地拜谒孙中山陵墓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这不仅是对革命先辈的尊重,也是向国内外展示新中国领导人的自信与决心。其次,通过这种公开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向民众传达新中国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尊重和继承。最后,这也是对敌对势力的一种回应,表明新中国领导人不会因为威胁而改变正常的行为方式。 就这样,在主席的坚持下,最终决定走大道前往中山陵。当天,主席的车队沿着中山大道驶向紫金山,沿途聚集了大量前来欢迎的民众。 当毛主席抵达中山陵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主席亲切地与民众握手交谈,展现了平易近人的领导风范。 在中山陵前,毛主席神情肃穆,向这位革命先驱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拜谒中山陵,这使得这次访问更具历史意义。

0 阅读:53
小牧童那小罡啊

小牧童那小罡啊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