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腿受伤后,要去上海治疗,哪知医生看到他腿上的枪伤,无论如何都不肯医治他。陈赓立刻警觉的按住枪,心想莫非这医生是特务,识破了自己的身份? 1927年的中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一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搜捕共产党人。 南昌起义的枪声,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反抗的第一枪,也标志着中国革命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陈赓作为南昌起义的重要参与者,一直活跃在各个战场。在8月24日的会昌战役中,他的左腿不幸中弹,伤势严重。 当时战况紧急,敌人正在搜查伤员。陈赓只能忍着剧痛,滚进附近的水沟,用泥土和血迹掩盖自己。 经过一番周折,他才得以脱离险境。但腿伤却迟迟未能痊愈,严重影响了行动能力。 转入10月,南昌起义军转移战场后,陈赓的腿伤仍然十分严重。为了尽快恢复战斗力,他决定冒险前往上海就医。 陈赓和妻子王根英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上海的一家骨科医院。他们认为大医院人多眼杂,反而不容易引起注意。 来到医院后,陈赓谎称自己是在修房子时从房顶摔下来受的伤。这个借口在当时很常见,不会引起怀疑。 但是医生在检查伤口时,脸色突然变得凝重。伤口的特征清晰地表明,这是枪伤而不是摔伤。 检查结束后,医生的态度突然转变,表示不愿意接诊这个病人。他甚至叫来护士,要求将陈赓和王根英赶出医院。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陈赓立刻警觉起来。他必须弄清楚医生拒绝治疗的真实原因。 医生的反常态度,究竟是出于对共产党人的敌视,还是基于其他的考虑?这个问题关系到他们的安危。 面对医生的拒绝,陈赓只能继续坚持自己摔伤的说辞。在当时的形势下,没有人敢轻易相信陌生人。 医生牛惠霖看着陈赓严重的腿伤,表情越发严肃。枪伤的特征非常明显,三颗子弹造成的创伤根本无法用摔伤来解释。 牛惠霖作为一名医生,平时就经常接触各种伤员。多年的经验让他对病人的背景格外敏感。 为了打消医生的顾虑,陈赓提出愿意支付300大洋作为医疗费。 这个提议却让牛惠霖更加警惕。一个普通的病人,不太可能随身携带这么多现金。 陈赓的举动看似在示好,实际上也是在试探医生的立场。如果医生是国民党的人,这笔钱可能会引起他的贪念。 但牛惠霖依然坚持拒绝治疗。他的态度表明,金钱并不是他关心的重点。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在仔细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陈赓注意到,医生虽然拒绝治疗,但并没有表现出敌意。 牛惠霖也在通过各种细节判断病人的背景。他发现这个病人虽然带着枪伤,但举止沉稳,并不像是普通的军阀或土匪。 陈赓的妻子王根英一直在旁边劝说医生。她的言谈举止显示出一定的文化水平,这在当时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 牛惠霖表面上依然冷漠,但实际上已经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位有特殊身份的病人。他需要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以免把人看错。 对于陈赓来说,医生的态度也透露出一些信息。如果医生真的是国民党的人,完全可以趁机将他们抓获。 但医生只是拒绝治疗,并没有采取其他行动。这说明医生可能也在担心他们的身份。 到了这个时候,陈赓的腿伤已经非常严重。如果再得不到及时治疗,后果将不堪设想。 无论是继续隐瞒还是说出真相,都充满了风险。陈赓必须在这两个选择中做出决定。 在即将被赶出医院的时刻,陈赓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直视着医生的眼睛,坦白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我是南昌起义军的营长陈赓,腿上的伤是在战斗中被三颗子弹打中的。" 牛惠霖医生的表情从惊讶转为思索,随后又问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问题。 他询问陈赓是否认识一位在广州的知名女士。这个问题让陈赓一时摸不着头脑。 直到牛惠霖提到了一把小折扇,陈赓才恍然大悟。那把扇子是宋庆龄赠送给他的。 原来,牛惠霖是宋庆龄的表弟。 牛惠霖和弟弟牛惠生开设这家医院的目的,就是为了救治更多的革命战士。他之前拒绝治疗,是因为担心陈赓是国民党的特务。 身份确认后,牛惠霖立即对陈赓的伤腿进行了详细检查。经过诊断,他建议对伤腿进行截肢手术。 这个建议让陈赓立刻表示反对。作为一名军人,没有了腿就意味着无法继续带兵打仗。 陈赓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希望医生能把已经变形的腿骨打断重接。 牛惠霖认为这个方案风险太大,建议先进行基础治疗。但陈赓已经下定决心。 在医生离开准备药品的时候,陈赓用木棍狠狠地打断了自己的腿骨。 牛惠霖见事已至此,只能全力以赴进行治疗。他采用了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争取让陈赓的腿恢复得更好。 经过半个月的精心治疗,陈赓终于可以拄着拐杖独立行走。 这次治疗经历不仅挽救了陈赓的腿,更展现了革命者之间的真挚情谊。牛惠霖医生对革命事业的支持,让陈赓深受感动。
陈赓腿受伤后,要去上海治疗,哪知医生看到他腿上的枪伤,无论如何都不肯医治他。陈赓
鉴史忆往呀
2025-04-10 15:00:25
0
阅读: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