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北大名师王青松决然辞去教职,携才貌双全的妻子遁入山林。十一年间耗尽350万家财,谁知稚子七岁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令他顿足捶胸追悔莫及。 “爸爸,他们说外面很多跟我一样的小孩在一起读书,我为什么只有自己一个人?” 儿子不自觉流露出对外界渴望和向往,让王青松心生愧疚,这样剥夺了儿子进入外面的机会,是不是一种残忍。 王青松的儿子从出生开始,几乎没有走出过大山,不是因为生活所迫,而是源于王青松和妻子张梅的选择,究竟是为什么,让这一家人隐居深山,不可踏足外界? 王青松曾经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七八十年代,出身北大的王青松风光无限。 毕业留校任教后,因为从小练过武,又喜欢读老庄,刻板严肃的王青松成为北大的名人教师。 “北大那个老师,因为常年养生,一身仙风道骨的,你们见过没……” 王青松的仙风道骨,让他赶上了当年的养生热,王青松的课堂广受欢迎,法律系还专门让他开办养生班。 很多北大学生慕名而来,王青松得到的不仅有关注,还有金钱和光环,可是这些在外人看来的成功,却成为王青松的困扰。 王青松热爱哲学,曾想过考取北大的哲学博士,他成绩优秀,可是却因为名利太盛被拒之门外。 无法追求在学术上有自己的追求,王青松感觉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他成功的人生,反而成为了对王青松的讽刺。 养生课程的火热,给他带来的唯一一件好事,是认识了妻子张梅。 张梅就是当初来凑养生热闹的学生之一,当年她刚考上北大,王青松一眼发现,这个女孩气质超然,跟其他都不一样。 两个人由养生结缘,他们畅谈人生哲学,对于现代文明有着共同的担忧和恐惧。两人都厌倦那些评判人的框框架架,追求自然的生活。 一开始他们退到了远离城市中心的郊区,但是这还不够,距离文明社会越远,王青松和张梅就越想更加接近荒蛮。 他们一退再退,张梅先辞去工作,王青松也彻底离开,夫妻二人飞向远离人群的地方,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 两个文质彬彬的青年人,放弃大城市的工作跑到农村,甚至要倒退回原始人的生活,谁都无法理解王青松和张梅的想法。 然而就连农村,都让王青松和张梅觉得不够朴实,“这里太多现代生活的痕迹了”,王青松继续往深山走,发现了一块杳无人烟的山沟。 他们花了20万租了50年,开始在这里打造自己的理想生活,除了没法替代的东西,现代工业生产的一切产品,都被替换成了天然的。 王青松和张梅工作多年积攒的积蓄,都用来开垦荒地,自给自足,除了雇来帮忙的工人,外人难以涉足他们的家园。 生活的越天然,王青松和张梅对生活的“洁癖”越严重,工人晚上不能在这里留宿,他们的屋子从未进过外人,连路过的飞机,王青松都觉得是污染。 十一年间,王青松耗费了350万,建造了自己的鱼塘、农田、牛场和粮场,他们吃的粮食都是自己手磨的。 张梅从一个北大校花,变成了拉磨石的专家,王青松挑砖头,比当地的农民还强。 这种原始的农耕生活,让王青松的心平静了下来,但是儿子王小宇的到来,却打破了这份平静。 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这片桃源中,从小读书认字都是张梅自己教,见过的外人寥寥无几。 每逢听到外人说话,王小宇就特别激动,王青松看着缺失社会体验的儿子,不禁感到愧疚。 当初正是为了给孩子一个纯粹的生活,他们才离群索居,如今孩子却对外界表现出了渴望,他们真的错了吗? 多年的积蓄已经快花完了,而每年维持这里的生活需要大量资金,这个世外桃源没有能够赚钱的地方。 为了孩子,为了生活,王青松开始找方法回归社会,他仍旧想在生活和生存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有时候王青松会深思,若是没有养生的火爆,若是他成功考上博士,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样的两难选择了。 参考资料:洛阳籍北大教师王青松遁入深山当隐士2011.05.0408:33来源:洛阳晚报
2000年,北大名师王青松决然辞去教职,携才貌双全的妻子遁入山林。十一年间耗尽3
老阿七说史
2025-04-10 13:25: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