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低估了中国,也高估美国了,关税加到104%,中国会疼,但美国会死,美国现在靠金融维持生存,中国却是制造业大国,金融老美很强,但硬实力两边差太远了。 特朗普政府当年发起的关税战,本质上是一场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鲁莽赌博。 2018 年 3 月,美国以 "301 调查" 为由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从最初的 500 亿美元清单,到后来覆盖约 3700 亿美元商品,税率从 10% 逐步飙升至 25%。 到了 2025 年,特朗普甚至将对华关税提高至 125%,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让步。这种看似强硬的姿态背后,暴露出对中美经济结构差异的严重误判。 美国的算盘打得很精:通过提高关税削弱中国商品竞争力,迫使制造业回流美国,同时打压中国高科技产业。但现实却狠狠打了脸。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显示,2019-2024 年,美国制造业就业仅增长 1%,关税反而导致 14 万至 27.5 万个岗位流失。 这背后是美国产业空心化的现实 —— 经过几十年全球化布局,美国本土早已失去完整的产业链,即便加征关税,企业也难以在短时间内重建生产体系。 例如,美国汽车产业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2024 年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达 385 亿美元,关税加征后,底特律车企不得不承担每辆车额外 300 美元的成本,最终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更致命的是,美国经济对金融体系的过度依赖,使其在关税战中格外脆弱。2024 财年,美国联邦赤字达 1.9 万亿美元,债务占 GDP 比例突破 122%,利息支出超过国防预算。 高利率环境下,企业融资成本飙升,消费者信贷违约率攀升。美国银行测算,若关税战持续,2025 年美国经济衰退概率将达 70%,每个家庭年均损失 5000 美元。 这种 "金融立国" 的模式,在实体产业遭受冲击时,就像沙上筑塔,随时可能崩塌。 反观中国,制造业的深厚底蕴成为抵御冲击的坚实壁垒。2023 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 30%,500 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四成产量世界第一。 面对关税压力,中国通过 "一带一路" 拓展新市场,2025 年对沿线国家出口增长 15%,抵消了对美出口下滑的影响。 在高端制造领域,中国更是实现突破:自主研制的 16 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C919 大飞机交付超百架,半导体自给率从 2019 年的 5% 提升至 35%。这些硬实力的提升,让中国在关税战中愈发从容。 美国民众则成为这场博弈的最大受害者。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数据显示,2025 年美国消费者因关税多支付 570 亿美元,服装、家具等日用品价格普遍上涨 30%-50%。 超市货架上的中国商品锐减,取而代之的是成本更高的东南亚或本土产品。美国农民也未能幸免,对华大豆出口额从 2017 年的 122 亿美元暴跌至 2024 年的 34 亿美元,中西部农业州哀鸿遍野。 特朗普的关税战,本质上是试图用政治手段扭转经济规律。当美国金融资本在华尔街呼风唤雨时,中国正在长三角、珠三角的工厂里夯实制造业根基。 这种 "虚" 与 "实" 的较量,最终胜负早已注定。正如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警告的:"如果继续打下去,美国将付出数万亿美元代价,而中国只会变得更强大。" 这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而是两种发展模式的终极对决 —— 历史终将证明,制造业才是国家繁荣的基石。
特朗普低估了中国,也高估美国了,关税加到104%,中国会疼,但美国会死,美国现在
谈天鉴夕朝
2025-04-10 10:44: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