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 白玉带沁椭圆型素璧一件
尺寸:重147.46克,长84.5mm,宽52.3mm,厚16mm。
品相:全品,重沁。
璧是古代汉民族用于祭祀的玉质环状物,扁圆形,正中有孔,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也是「六瑞」之一。玉璧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多光素无纹饰,器形比较简单。商周时代的璧,厚薄不匀,形制也不规整,内外大多不够圆。玉璧在古代是用来祭祀天地的玉礼器,从新石器时代就出现,几千年以来一直保留在中国的古玉器文化中。「天圆地方」的观念下,认为玉璧象征的是天,而天是圆的。如同东汉郑玄在注解诸经时所论及的:「璧圆,象天;琮八方,象地」之说。玉璧远源流长,在千年岁月中已被赋予各种功用、说法,深藏中国渊远流长的文化意蕴。
本件玉璧光泽温润,全身受沁处带有颜色扩散的褐色沁纹,其沁纹已入骨。璧体中间微凸,呈椭圆形,受有对钻穿孔,带点凹凸不平的痕迹是时代的遗痕。全器抛光细致可见工艺精湛,素面无纹饰,风格古拙、质朴。此玉璧全身受沁,受沁部位有收缩,璧体椭圆厚实,整器辗磨技艺具有典型的文化期玉器特征,具有很强的沧桑感。
此玉璧为白玉质,质感细腻浑厚,光气柔和内敛。玉璧内圈浑圆,外缘规整,整体光素无纹,中部圆孔边缘旋痕自然,器体打磨细致平整,器型古朴稳重,有一种素雅恬静之美,佩戴、把玩皆适宜。
隅翁
作旧,不是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