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左右,一到深秋季节,村里就会出现很多乞讨的,男女老少都有。 某一天,我家正在吃晚饭,正吃着起劲呢,门口出现两个人影。 抬头一看,是两个女叫花,一个30岁左右,一个20岁不到。 两个人都穿的比较破烂,蓬头垢面的,脸上好像抹了锅底灰,黑乎乎的看不清五官。 我怀疑她们就是抹的锅底灰,这样在外面行走比较保险。 那时我才六七岁,胆子比较小,一看到叫花子会不自觉的害怕。 我直往母亲身后躲,年长的妇女看了我一眼,突然拉起来那个女孩转身就走。 她可能看出来我的害怕。 母亲连忙招呼: 唉,过来,别走啊,我家烧的红薯粥,我舀点给你们。 我母亲就是这样,哪个叫花子来我家,多多少少她都会给点吃的,即使锅底没饭,她也会抓一把粮食放进对方口袋里。 母亲常说: 要饭也不是光彩的事,如果不是实在穷的没办法,哪个想离开家乡受这老罪啊?咱给人家吃一口,也影响不了什么。 两个人听母亲出声招呼,就站在了原地。 母亲往她们碗里一人舀了一大勺子粥,又夹了两筷子咸菜放进去。 两人道了一声谢,倚在门边唏哩呼噜吃了起来,可那个姑娘才吃几口,就停住了,跑到树底下哇哇哇一个劲呕吐,脸色煞白。 母亲吓坏了,以为自己家的粥惹的事。 那个年长的妇女赶紧用蹩脚的普通话解释道: 大嫂,这不关你的事,我小妹受凉生病了,一直发高烧,这两天吃啥吐啥,本来想替她找个医生看看拿点药,可我们也没钱。 母亲听了,这才放下心,回屋子端了一张小板凳让那个小姑娘坐下,然后对我父亲说: 你去把李桂香叫来,让她给这位小姑娘量量体温。 父亲答应一声,走了出去。 李桂香,是村里的赤脚医生,服务态度很好,哪家叫她她都会上门。 不一会,李桂香挎着药箱来了,她拿出来温度计一量姑娘体温,吓了一跳,高烧居然四十度。 这么高的体温,要赶紧降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那个岁数大的妇女都急哭了,她一个劲哀求: 请你们发发善心,救救我小妹吧,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她大哥交代啊? 我们这才搞明白,原来她们是姑嫂关系。 母亲沉吟片刻道: 这样吧,你们姑嫂这两天歇我家,让赤脚医生好好替她看看病,病好了再走吧。 这么冷的天,小姑娘拖着病体,没有地方吃住还到处跑,病情只会越来越重。 小姑娘的嫂子一听,千恩万谢。 母亲把我家柴房拾掇出一点地方,搭了一张简易的床,铺上厚厚的干稻草,又抱来一副床铺,让姑嫂暂时住了下来。 经过赤脚医生的医治,三天后,小姑娘烧退了。 在这三天当中,母亲每顿饭都会烧好了端过来给这对姑嫂吃,怕她们冻着,还翻出来家里多余的御寒衣裤给她们穿。 经过几天闲聊,才知道她们是安徽过来的,嫂子叫玉莲,小姑子叫小香。 母亲问玉莲,为什么她男人不出来要饭,却让两个女人出远门? 玉莲叹息一声,说出来她家的难处……。 (上) 由于篇幅有限,本故事分上下集,已经同时发布。
1975年左右,一到深秋季节,村里就会出现很多乞讨的,男女老少都有。 某一天,
水笙的事呀
2025-04-10 08:50:02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