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佳士得拍卖现场,一位中国藏家豪掷2.7亿天价拍下圆明园流失的兔首与鼠首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4-10 08:19:47

2009年佳士得拍卖现场,一位中国藏家豪掷2.7亿天价拍下圆明园流失的兔首与鼠首。当拍卖行催促付款时,他掷地有声地回应:"凭什么要我付钱?这些本就是中国的珍宝,让物归原主还要收钱,岂不是对历史的第二次掠夺?" 【消息源自:《圆明园兔首鼠首拍卖风波:一场跨越153年的文物争夺战》2009年2月《南方周末》;《皮诺家族捐赠兽首内幕》2013年6月《环球人物》】 2009年2月25日晚上8点,巴黎大皇宫的灯光亮得刺眼。佳士得拍卖师敲下木槌的瞬间,中国商人蔡铭超的手机被国内朋友的短信轰炸到发烫。"老蔡,你真敢啊!""这钱你打算怎么付?"他盯着屏幕没回复,手指在西装口袋里摩挲着那张没存够保证金的信用卡。三小时前,这个福建人用3149万欧元(相当于2.7亿人民币)的天价,拍下了圆明园流失的兔首和鼠首——但没人知道,他压根没准备付钱。 这场拍卖会从开始就火药味十足。会场后排坐着七八个华人留学生,举着"停止拍卖赃物"的标语。当兔首铜像的投影出现在大屏幕上时,有个戴眼镜的女生突然用中文大喊:"这是1860年英法联军抢走的!"保安立刻架着她往外拖,她的马尾辫在挣扎中散开,发绳掉在了蔡铭超脚边。他弯腰捡起来攥在手心,听见隔壁法国藏家嗤笑:"又来一个讲道德的。" "700万!"第一轮叫价就飙到预估价的3倍。蔡铭超的委托人、留着山羊胡的法国律师转头问他:"还跟吗?"他想起三个月前在厦门看的圆明园纪录片,火光里十二生肖喷泉的铜管被砸断的画面突然闪过。"跟。"他吐出这个字时,律师的钢笔在委托书上洇出个墨点。 当价格突破2000万欧元,拍卖师的声音开始发抖。前排穿貂皮的俄罗斯富豪突然回头,冲蔡铭超比了个割喉的手势。这时他的诺基亚震动起来,显示北京区号的未知来电。"国家文物局?"律师紧张地问。蔡铭超按下挂断键,举起28号牌:"再加100万。"全场寂静了几秒——这个穿七匹狼西装的中国男人,刚刚创造了亚洲艺术品拍卖史上最贵的铜像成交纪录。 三天后,蔡铭超在北京民族饭店的记者会上引爆了更大的炸弹。"我不会付款。"他面前摆着杯没动过的龙井,茶叶沉在杯底像凝固的青铜锈,"如果花钱买回被抢的东西,等于承认抢劫合法。"现场炸锅了。法国《费加罗报》记者跳起来质问:"您这是商业欺诈!"蔡铭超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推过去——1860年10月18日《伦敦新闻画报》上,英军第九兵团正在圆明园搬运兽首的版画复印件。 佳士得当晚就发了律师函,但更戏剧性的转折发生在四年后。2013年4月26日,北京首都机场海关,两件套着防震箱的货物正在过X光机。工作人员小张盯着屏幕突然瞪大眼睛:"这纹路...是铜器?"他的组长凑过来看了眼报关单,手一抖碰翻了保温杯——发货人那栏赫然写着"弗朗索瓦·皮诺",法国开云集团董事长,佳士得拍卖行的实际控制人。 原来在蔡铭超事件后,这个奢侈品教父被扒出家族发迹史:他父亲二战时靠倒卖犹太人的艺术品起家。迫于舆论压力,皮诺最终以"中法友谊"名义把兽首捐了。当鼠首铜像在灯光下露出缺失的右胡须时(那是当年联军用军刀撬砸的痕迹),现场有个文化部的老干部突然蹲在地上哭了。他说1959年自己当讲解员时,有个苏联专家问"喷水钟的兔子去哪了",他只能指着老照片支支吾吾。 如今这两件兽首躺在国家博物馆的恒温柜里,标签上写着"皮诺家族捐赠"。而蔡铭超的代价是被全球三大拍卖行拉黑,他在厦门的古董店招牌也换了——原来"国宝斋"的金字改成了朴素的"老蔡茶庄"。去年有记者在武夷山逮到他,这个头发花白的前收藏家正在茶园里挑茶梗。"后悔吗?"记者问。他抓起把茶叶摊开又合拢:"你看,被揉捻过的叶子才出得了香气。"山风吹得茶青簌簌响,像是150年前那场大火里,被烧裂的青铜发出的呜咽。

0 阅读:57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