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三语:碑阴、碑刻、碑文——十四聊书法之术语
在这墨香四溢、时光悠悠的宁静角落里,我,清和堂主人范云峰,四天前“三语”中所提及的书法术语“篆盖”,那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形象仿佛穿越千年的时光,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令人心驰神往,沉醉其中。今天,三语聊聊书法术语“碑阴”,领略这独特的书法术语所蕴含的深厚魅力。
碑阴,作为碑刻术语,宛如一位深藏不露的隐士,静守在碑刻的背面,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和解读。古代碑刻,正面碑文承载着庄重的历史叙述、崇高的赞颂或深刻的教诲,而碑阴,则以一种别样的方式,续写着与碑刻相关的故事。
它往往将门生、故吏或出资建树者的姓名镌刻其上。这些名字,不仅仅是简单的标识,更是一段段鲜活的历史片段。透过那刀刻斧凿的痕迹,我们仿佛能看到他们对先人的敬仰、对文化传承的执着,以及对社会公益的热心。
碑阴的书法艺术,虽不像正面碑文那样备受瞩目,却有着独特的韵味。它可能没有正面碑文的规整与大气,但却多了几分随性与自然。有时,它的字体较为洒脱,笔画间流露出刻者的情感起伏;有时,它又显得质朴平实,宛如一位忠厚长者在娓娓道来。
仔细端详碑阴的字迹,我们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那或深或浅的刻痕,记录了时光的流逝,也见证了书法风格的演变。从古朴的篆书到端庄的隶书,从灵动的行书到奔放的草书,碑阴如同一个书法的宝库,展示着不同时代、不同书家的风采。
站在一块古老的碑刻前,正面的碑文让我们对历史肃然起敬,而背面的碑阴则让我们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它是书法艺术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这喧嚣的时代,让我们静下心来,去感受那千年不变的墨香,去聆听那穿越时空的书法之音。
范云峰乙巳三月十三北京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