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美加征25%关税【欧盟对美加征25%关税】精准狙击美国“红州经济”4月9日

傲蕾说娱 2025-04-09 23:40:04

欧盟对美加征25%关税【欧盟对美加征25%关税】精准狙击美国“红州经济”

4月9日,欧盟27个成员国投票表决通过了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25%关税的反制措施,正式通过针对美国的价值221亿欧元商品加征25%关税的反制措施。

与最初曝光的“全火力清单”不同,欧盟最终删除了波本威士忌、葡萄酒等敏感商品,转而聚焦大豆、牛肉、摩托车等产品,直击共和党票仓州的经济命脉——美国82.5%的欧盟进口大豆产自众议院议长约翰逊的家乡路易斯安那州,而堪萨斯州牛肉、密歇根州汽车零件等也被精准锁定。

欧盟将关税分为三阶段实施:4月15日启动首轮制裁,5月中旬扩大范围,而大豆关税特意推迟至12月生效——恰逢美国中期选举前关键期。这种“卡点施压”既展现强硬姿态,又为谈判留出窗口期。此前特朗普威胁对欧盟酒类征200%关税,迫使欧盟调整清单,避免激化矛盾。

欧盟的反制措施打得很有策略。首先是分阶段实施:4月15日先对烟草、摩托车、化妆品这些非必需品类动手,涉及45亿欧元;5月中旬重点瞄准钢铁、铝、飞机、化学品,这部分价值180亿欧元,直接对着美国的制造业和高端产业去;大豆、杏仁等农产品关税则推迟到12月1日,既表明态度又给双方留了缓冲,毕竟欧洲畜牧业还需要美国饲料。

这里面还有个细节:波旁威士忌、葡萄酒和乳制品被移出了清单,原因很现实——特朗普之前威胁要对欧盟酒类征收200%关税,法国、意大利这些产酒大国坚决反对,欧盟不得不调整清单,可见内部协调也不容易。

欧盟表面强硬却暗藏软肋:法国力主暂停对美投资,而依赖美国市场的爱尔兰、意大利已出现“脱队”苗头。特朗普则坚持“先赔钱再谈判”的极限施压,要求欧盟为“历史不公”支付巨额赔偿。

欧盟内部其实也有分歧。法国等国主张硬刚,觉得美国太欺负人,甚至支持用“反胁迫工具”收拾美国的科技和金融行业;但瑞典等北欧国家却担心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觉得谈判才是正道。

这种分歧说到底还是各国对美贸易依赖不同——德国汽车对美出口多,自然怕关税影响自家产业;法国更在意农产品和酒类保护,态度自然更强硬。不过不管怎么吵,欧盟这次算是拧成了一股绳,毕竟美国的“单边主义”已经威胁到整个欧洲的利益。

美国的反应更是火上浇油。特朗普政府直接拒绝了欧盟“零对零”关税的提议,反而狮子大开口,要求欧盟购买3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来减少贸易逆差,还威胁要对欧盟汽车加征25%关税,这可是3800亿欧元的出口额,相当于戳了欧盟汽车产业的脊梁骨。

美国的关键产业这下遭了殃。先说农业,美国大豆、玉米一直依赖欧洲市场,堪萨斯州的谷物高粱生产者协会副主席安迪·希尼曼就直言,关税会让很多农场主撑不下去,破产风险激增。

美国汽车行业也不好过,欧盟是德国宝马、大众的重要市场,25%的关税一加上去,美国车企的竞争力直接打折扣,特斯拉股价早就跌了一半,苹果更是不得不计划从印度出口iPhone来避开关税,这些企业的损失最后还是得美国消费者自己买单。

这种“美国优先”的做法,不仅伤了盟友,还让全球跟着遭殃——巴西已经在考虑起诉美国,欧盟手里还有200亿欧元的反制清单没扔出来,贸易战一旦升级,谁都讨不了好。

从经济数据看,这场冲突的代价已经显现。欧洲央行说美国关税可能让欧元区经济增速降0.5个百分点,彼得森研究所算过,美国自己的通胀率会因此上升1.5个百分点,每个家庭每年多花3800美元。

高盛预测美国经济衰退概率涨到35%,可摩根士丹利却上调了中国经济预期,资本往哪跑一目了然。

说到底,美国以为用关税能占到便宜,没想到先把自己的农民、企业和消费者推进了火坑,欧盟的反制不是没事找事,而是告诉美国:世界贸易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耍霸权只会让自己摔得更惨。当各国都开始用关税反击时,美国该想想了:靠霸凌维持的优势,还能撑多久?

0 阅读:2
傲蕾说娱

傲蕾说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