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年,朱元璋下令抄了陈家,8岁的陈子善站出来,对着朱元璋怒吼道:“我祖父为

蔼鸣 2025-04-09 21:33:27

1390年,朱元璋下令抄了陈家,8岁的陈子善站出来,对着朱元璋怒吼道:“我祖父为你挡了九箭,父亲为了大明战死沙场,你为何还要抄我陈家!”朱元璋看着他,脸上带着寒意回复道:“我没诛你九族,你就应该很感谢了!” 帝王一怒,横尸百万,开国功臣下场最惨的朝代,莫过于大明,老朱身边的功臣大多都没有好下场,能安度晚年的少之又少。 陈德早早就跟在朱元璋身边,从农家子到后来的临江侯,是他用数次军功换来的,其中他出力最大的当数鄱阳湖大战。 1936年,陈友谅和朱元璋双方大军在鄱阳湖展开恶战,擒贼先擒王,在战事失利的时候,猛将张定边看到朱元璋所乘船只,居然在岸边打转,难以动弹,显然是船太靠岸,导致搁浅不好动弹。 他瞅准时机举起大刀就朝着朱元璋砍去,朱元璋身边侍卫立刻上前阻拦保护他,然而陈友亮这边的人已发现朱元璋身处险境,有弓箭手朝他射箭而来,正在和敌军奋力交战的陈德见此,不顾自身安危飞身扑了上来,为朱元璋阻挡住射来的箭。 一只又一只的箭飞进他的身体,鲜血直流,他总共中了九箭,幸好中箭的不是关键部位,在这种情况下,陈德依然奋不顾身上前与敌人交战,将生命置之度外,保护朱元璋的安全。 眼看敌军都朝着他们袭来,在局势紧张之际,幸好常遇春等人率军赶了过来,这才救下了朱元璋和陈德。 救命之恩难以回报,朱元璋将这份恩情放到了心上,在登基称帝,荣封有功之臣时,将其封为临江侯,允许侯位世袭,这就意味着只要不出意外,陈德的后人能永远都是临江侯,可惜偏偏在他儿子这一代就埋下祸端。 陈镛自幼将父亲视为偶像,长大后跟他一样南征北战,称得上一句将门虎子,年少有为,可惜在征战途中发生了些意外,致使他和胡惟庸产生了牵连。 胡惟庸在朝中风光无限的时候,跟着他的党羽享受了不少好处,朱元璋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随着胡惟庸手中权力的增大,一场腥风血雨即将开始。 朱元璋对待大臣们不是个大度的人,尤其是对犯错的官员来讲,胡惟庸在朝中结党私营,欺上瞒下,被捅到他的面前,一句想要造反将湖惟庸死死的钉在板子上,难以翻身。 不论他是否有反心,朱元璋想要杀他的心都昭然可见,一夕之间,和他有牵连的家族都遭遇了灭顶之灾,前前后后诛杀了有三万余人,这个数字不管放在哪个时代都骇人听闻,朱元璋的可怖之处由此可见。 而陈镛早就战死沙场为国捐躯,但临江侯府仍难逃一劫,因为朱元璋是个喜欢翻旧账的人,他才不管你是不是现在和胡惟庸有关系,只要以前有过关系,甭管正不正经,一顶想造反的帽子就给你扣下来。 他一声令下,禁军就闯进了临江侯府的大门开始抄家,陈家上下男的女的全都被赶了出来,所有人都惶恐不安,哭泣声不断,陈德的孙子对此愤愤不平。 才八岁的他不知道朝堂的尔虞我诈,只感觉皇上太没人情味,想他陈家为大明出钱出力,陈家儿郎都死了好几个了,到头居然落得这个下场。 少年人喜欢有话直说,陈子善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质问朱元璋为何抄他家,他歇斯底里的声音吓呆了其他人,哪有小儿敢跟皇上这样叫板,皇上的旨意谁敢质疑。 朱元璋目光冷冰冰的看着他,淡淡的说了一句话后,就懒得过多解释,在他看来自己足够心软了,居然没有直接灭陈家九族,只是抄了他家罢了,这不人还活着,他念着陈德当年的恩情,给他家留下血脉,跟胡惟庸家相比,已经够好了。 不管陈子善再怎么不平,面对大权在握的帝王,都只能低下头活命,毕竟帝王的决定容不得别人质疑。 参考来源:《明史》

0 阅读:237
蔼鸣

蔼鸣

蔼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