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和田玉籽料“年年有余”雕件「旧藏」
煜杰谈文玩
2025-04-09 15:54:09
清代和田玉籽料 “年年有余[搜索高亮]” 雕件:古韵凝珍,玉映风华
古玩收藏领域中,玉器始终是耀眼的存在。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清代和田玉籽料 “年年有余” 雕件,宛如一位穿越时光的使者,携着历史的韵味与文化的精髓。
先观其玉质,油润通透,触手生温,尽显和田玉籽料的卓越质地。内部结构致密,绺裂自然,似是岁月留下的独特指纹。皮壳包浆醇厚,经数百年摩挲,散发内敛柔和光泽,那是时光沉淀的痕迹。沁色自然,由表及里,层次丰富,是漫长岁月里物质交融的见证。
工艺上,工匠技艺精湛。以细腻刀法雕琢鱼鳞,细密规整、栩栩如生,仿佛能感知鱼儿灵动。鱼身线条流畅,圆雕与浮雕并用,塑造出立体鲜活之态。镂空处精妙处理,增添灵动,凸显工匠高超水准。清代玉雕重动物形态表现,“年年有余” 题材寓意美好,契合当时文化审美。
此雕件长 7.7 厘米、宽 3.2 厘米、厚 1.1 厘米、重 42.7 克 ,比例协调,大小适宜。握之分量恰当,视觉和谐,兼具实用与观赏之美。表面纹理简洁,线条依鱼形起伏,勾勒神韵,体现清代玉雕追求自然之理念,蕴含富足吉祥的美好期许。
清代政治稳、经济兴,文化艺术繁荣,玉器制作盛行。宫廷推动下,玉雕工艺进步。社会崇尚精致且具寓意的艺术品,“年年有余” 受宠。工艺传承上,清代在前代基础上创新,多种技法融合,影响后世。
与同类古玩相比,此雕件优势明显。工艺上,细节雕琢与镂空处理难度高、技艺精;艺术风格独特,玉质沁色与线条别具韵味;文化寓意深厚,承载民俗内涵;保存良好,玉润工清。虽与同类有共性,如造型与工艺技法,但在玉质、沁色等方面更胜一筹。
艺术审美上,它传统经典又灵动,生动刻画鱼形,传递 “年年有余” 的美好祝福。市场价值层面,和田玉籽料稀缺,清代玉器受宠。参考 [2021 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一件相似工艺、玉质的清代和田玉鱼形雕件以 50 万元成交] ,此雕件价值可观。
收藏爱好者入手时,需关注玉质、沁色、雕工。收藏有风险,投资应谨慎。这件雕件是历史与艺术的结晶,未来在收藏市场有望持续闪耀。关于它,您若有见解或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