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安交大的招聘会火了,可这火的原因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不是因为高薪抢人,而是企业招聘条件太离谱!这招聘现场,感觉就像在拍《走近科学》,充满了各种让人难以理解的 “谜”。 咱先说说企业这边,看似要高标准人才,实际给的薪资却低得惊人。就拿有公司挂出年薪 4.8 万招研究生,平均下来每月还不到四千,这学历待遇,比菜市场卖大白菜还 “廉价”,简直是把 985 文凭当废品回收。隔壁摊位的 HR 一边填表一边吐槽,领导要求写 “精通三门外语 + 五年项目经验”,可工资栏填的才 2500 块。还有某科技公司,要求 “精通量子计算 + 人工智能”,结果月薪只有 8000 块,要知道这可能比外卖骑手挣得还少呢。制冷系统工程师要 3 年经验 + 熟悉 CAD,月薪却敢写 4000;外贸业务员要求英语专八 + 海外谈判,底薪 2500 还不包吃住。 某 HR 私下透露:“老板说写高要求能筛选掉‘眼高手低’的学生,工资低正好锻炼抗压能力。” 这就好比饭店老板挂着满汉全席的招牌,端出来的却是馒头就咸菜,满满的落差感。不过也有人说,企业设置高要求是为了提升人才质量,可低工资又怎么能留住高质量人才呢?这看似矛盾,实则反映出企业在人才需求和成本控制上的失衡。 再看学生们的 “反杀” 操作,那叫一个绝。有同学在简历里写 “精通火星文 + 掌握虫洞理论”,还有人直接把科幻小说当作品集。最绝的是某硕士在面试时反问:“贵公司需要会喷火的龙吗?我可以现场表演。” 这波操作比诸葛亮空城计还厉害,学生们用这种看似荒诞的方式,表达着对企业不合理招聘的不满。 说到企业的 “双标游戏”,更是让人无语。校招海报写着 “百万年薪诚聘英才”,实际薪资单里全是绩效、补贴、餐补。就像某互联网大厂,去年给应届生开 30 万总包,今年拆成 “15 万底薪 + 15 万梦想基金”,结果发现 “梦想基金” 要完成不可能的 KPI 才能拿到。这不是明摆着给学生画大饼嘛!但也有人觉得企业这样做是为了激励员工,可这种激励方式如果不合理,反而会让员工失去信心。 据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某车企校招,给机械专业博士开 35 万起薪,今年同岗位直接腰斩到 18 万,这薪资降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行业平均岗位薪资降幅在 20% 左右,此岗位降幅达 48.6% )。通过对企业招聘的现象扫描,我们捕捉到了这些异常情况,经过归因分析,主要是企业受经济环境、成本控制等因素影响,在人才招聘上采取了不合理的策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这西安交大招聘会的这些事儿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在西安交大招聘会,企业的“双标”招聘套路被看穿
赵霞来说事呀
2025-04-09 13:37:27
0
阅读: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