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用2个小时阅读母校温病学大家宋鹭冰教授的《温病学说的起源和发展》。老先生从《

梦菡聊健康 2025-04-09 11:10:14

早上用2个小时阅读母校温病学大家宋鹭冰教授的《温病学说的起源和发展》。老先生从《内经》、《难经》、《伤寒论》、王叔和《伤寒序例》到北宋的朱肱、金朝的刘完素、元朝的王安道、明朝的吴又可、清朝的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论述温病起源发展的全过程,一览无遗!你永远可以相信成都中医药大学老一辈学人做学问的功底[good][good][good]

我找到了近代绍兴医林三杰的医案,大家可以看看,这几个医案,都是“懒病”,不想吃、不想动,都用的是芳淡、宣化、疏解的方法,比如三仁汤。

我很早之前就知道一句话,说中医学习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源到流,先学经典,再及百家,这种始难终易,刚开始极艰难,后面入门了,越来越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另一种是从流到源,先学习方药,某方治某病,某药治某症,始易终难,刚开始上手很容易,有点效果,沾沾自喜,逐渐发现这种学习是皮毛的、边角的、不彻底的,有疗效也不知道是偶然还是理所当然,无法去分析总结提高,疗效不稳定,处方不精炼,难成大器,最终无法成为中医高手。所以我去年开始重新学习经典,先学《伤寒论》,再学温病,感叹自己以前真是井底之蛙,还好现在走正道了,哪怕很艰难,很波折,也会坚定地走下去[拳头]

0 阅读:37
梦菡聊健康

梦菡聊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