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慈禧太后在仪鸾殿去世,总管太监李莲英在灵前痛哭了几个时辰,一度要哭晕

百年战争录 2025-04-09 11:02:02

1908年,慈禧太后在仪鸾殿去世,总管太监李莲英在灵前痛哭了几个时辰,一度要哭晕过去。百天之后,李莲英清点了自己多年积攒下的家当,随后捧出七大盒价值连城的珠宝,送给了宫中的另一个女人。 慈禧太后去世,李莲英绝对是最伤心的人,毕竟慈禧是他最坚实的靠山,如今靠山没了,身家性命由别人说了算。 李莲英差点在慈禧太后灵前哭晕过去,他边哭边喊,谁都拉不起来。葬礼一过,他主动为慈禧太后守孝一百天。百天之后,一身素服的李莲英来到了隆裕太后面前,跪在地上向隆裕太后辞行。 李莲英俯首说:“我伺候太后五十多年,受了太后数不尽的恩典,如今也难以再报答,只好等来生。” 隆裕太后挽留道:“你是宫中的老人,都是老太后身边最为亲近的人,如今老太后西去,你还是继续留在宫中吧,也不枉你这些年尽心伺候了一场。” 李莲英推辞道:“奴才如今年迈体弱,留在宫中恐怕也不能好好伺候各位主子,倒不如离宫。离宫后,我会为老太后守孝三年,尽了做奴才的孝心。” 隆裕太后有些动容,摁着眼角说:“你即已做好打算,我便也不再挽留你了。” 李莲英叩首谢恩,随后便捧来七盒价值不菲的珠宝首饰,献给了隆裕太后。隆裕太后不明所以,李莲英解释道:“这些宝贝是这么多年老太后陆续赏赐下来的,都是宫中的宝贝。如今我要出宫去,也不好将这些宝贝带出去,还是归还到宫中比较好。” 隆裕太后便说:“既如此,你的官职便继续保留吧,每个月的俸银照旧去领就是了。” 李莲英再次谢恩,成功地出了宫。没等过了几个月的安生日子,李莲英便腹痛不止,身边的子侄们赶忙叫来郎中,为李莲英诊治。郎中仔细诊脉后,面上的表情不太好看。他招呼了李莲英身边的人,大家一起来到了房间外。 郎中皱着眉头说:“老太爷的病不好治,像是痢疾。这病来得快,阵势也猛,很快就能要人性命。况且病人的年纪也大了,身体虚弱,还是早些准备后事吧。” 子侄们一听顿时慌乱起来,对于他们来说,李莲英就是最大的靠山。要是李莲英没了,他们也成了案板上的鱼肉。于是在李莲英开口询问自己的病情时,他们的眼神都十分闪躲,李莲英心下清楚,想必他是不能好了。 第二日,李莲英在出恭时发现拿下脓血,身体虚脱得厉害,自知时日无多。于是他将子侄们叫到身前叮嘱道:“想来我已时日无多,马上要追随老太后而去了。等我死后,你们便递一封丧帖子进宫,除此之外不必张扬。 子侄们赶忙点头,李莲英缓了口气继续说:“我的后事一律从简,万不可大操大办。如今时局动荡,你们以后行事务必要小心谨慎,不可张扬,免得日后到了地下哭着来找我!” 众人纷纷答应。安排好事情之后,李莲英便不吃不喝,没过几天就去世了。子侄们给宫里递了丧折子,为李莲英办了一场简单大气的丧事。 隆裕太后看过折子后精神不振,忍不住感慨道:“如今宫中的老人们都陆续离开了,这日子越过越没意思了。”一旁的宫女连忙岔开话题,转移太后的注意力,宫女伏着身子说:“听说李莲英的丧事办得简单,还采用了北京大破孝的习俗。 隆裕太后点点头,夸赞道:“不愧是老太后身边的红人,办事到底圆滑,他做得很好。传我旨意,赏他丧葬费两千两,就算是哀家代替老太后给他的恩待吧。” 丧事一过,子侄们便马上将李莲英下葬了。周围的街坊们都很惊讶,开口问道:“这李莲英以前不是太后身边的红人吗?你们就这样急匆匆地将他安葬了?” 子侄们纷纷说:“人已西去,最要紧的事还是入土为安,大办简办又有什么区别。”街坊们嘴里啧啧称奇,转头各回各家了。  

0 阅读:1041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