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聪明人!”4月4日山东烟台,一女子不忍心把母亲送到养老院,左右为难时选择了日间托管模式,等到女子晚上下班后,就把母亲接回家里,妥妥的老年版“幼儿园放学”,而女子的一番话揭露了她这样做的原因,网友:小时候妈妈接我,长大后我接妈妈! 中国家庭历来崇尚“养儿防老”,但随着老龄化加剧,养老成了这一代独生子女新的的困境。 如今社会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很多子女都面临着无法两头兼顾的问题,甚至形成了一个“死循环”——要挣钱就没有时间照顾父母,照顾父母就无法挣钱给他们更好的养老环境。 虽然有养老院,但大多数养老院,有的收费低但环境差,有些地方看着跟监狱似的,父母无法得到妥善的照顾;要么就收费高昂,普通打工人很难负担得起。 加上很多老年人除了物质生活更需要情感支持,子女将他们送去养老院后他们很容易产生“孩子不要我”的想法。 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养老院,全天候的让老人吃住生活在那里,日间照料中心就相当于一个“老年幼儿园”,每天白天老人在这里有专人照顾,还提供餐食和消遣,到了晚上子女便把他们接回家。 一次偶然间,李女士发现了这种日间托管模式,每个月花费不到两千元,母亲平日里的饮食起居也都有人照顾。 于是那之后,李女士每天的生活就变了样。 每天早餐,李女士便会细心的为母亲准备好随身携带的物品,将母亲送去日间照料中心,自己再去工作。 白天里,李女士可以心无旁骛地工作,而母亲也可以在中心得到很好的服务,那里不仅有专业的人士能够看护,保证母亲不出意外,同时还会记录母亲每日的健康情况,还有不少同龄人能聚在一起玩耍。 下了班后,李女士便会赶到中心。 她远远的喊了句“妈”,母亲就会像个小孩一样拿起自己的小包,兴高采烈的走过来跟着她回家。 路上李女士还会问母亲今天都做了什么,母亲会很开心的絮叨着今天一天玩了什么,学了什么,活脱脱就是小时候牵着父母回家路上的对话。 时间长了,母亲有时候还会假装有些不满的娇嗔道:“你下回晚点来接我,我跟他们下棋还没下够呢。” 这回家十几分钟的路程变成了母女专属的聊天时间。 以前母亲平时在家里都是孤零零的,现如今生活也变得有滋有味了。 不同于全托养老院的"物理隔离",日间照料中心实现了"白天社会化养老”和“夜晚家庭养老"的平衡。 母亲每天能接触新事物,又能在熟悉的家里睡安稳觉;李女士不会影响事业发展,也不会因此让母亲落入“老无所依”的孤岛。 烟台最早在2012年就出现了首个日间照料中心,2023年提出“三年内实现社区日间照料全覆盖”。政府为了减轻养老的负担也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让家庭养老压力变成一种社会共担的责任。 这些机构的出现,让孝道不必困于全天候的守候和牺牲,而是帮父母搭建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主要信源:热度新闻2025年4月4日《孩子不忍将老人送入养老院,左右为难时选择了日间托管模式,上演养老版“幼儿园放学”》
“这才是聪明人!”4月4日山东烟台,一女子不忍心把母亲送到养老院,左右为难时选择
清风明月英雄
2025-04-09 10:34:26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