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俄罗斯提供弹药?俄军炮弹上写着中文,我国到底有没有帮忙。俄乌冲突中,咱们国家到底有没有直接军援大俄呢,前段时间,外国媒体发表的一张图片闹得沸沸扬扬,俄军所使用的导弹上竟然刻着中文,难道说,中国真的向大俄出口弹药了? 就这么说吧,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始终坚持中立立场,从未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弹药,那些所谓俄军炮弹上有中文的说法,本质上是西方媒体为抹黑中国而编造的谎言。 先说说俄军使用的D20榴弹炮,这款武器是苏联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产物,中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仿制了同款火炮,命名为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这种仿制并非秘密,当时中苏关系友好,苏联向中国转让了大量武器技术,包括D20的生产图纸。 中国军工企业在吃透技术后,不仅满足了自身需求,还曾向其他国家出口过相关弹药,比如两伊战争期间,中国就向伊朗出售过一批66式炮弹,这些弹药的弹壳上刻有中文标识,包括生产年份、批次和工厂编号。 而伊朗在后续的军火交易中,可能将这些弹药转售给了俄罗斯,或者通过其他第三方国家流入俄军手中。 这里要重点强调的是,中国的弹药生产有其独特的工艺特征,比如中国早期的炮弹采用覆铜钢壳技术,这与苏联和俄罗斯使用的纯铜弹壳有明显区别,即使西方媒体声称中国抹掉汉字改印俄文,但仅凭弹壳材质就能轻松识破这种谎言。 此外,中国在2000年后逐步淘汰了152毫米口径的火炮,转而采用国际通用的155毫米口径,这也从侧面证明俄军使用的152毫米炮弹不可能是中国近期直接出口的。 俄乌冲突爆发后,双方对弹药的需求激增,导致全球军火市场出现严重短缺,伊朗作为俄罗斯的重要合作伙伴,向俄军提供了大量无人机和弹药,但伊朗自身的军工产能有限,于是从国际市场上搜罗各种库存弹药。 中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向中东、非洲等地区出口过大量武器装备,这些装备在经过多次转售后,很可能通过伊朗或其他国家流入俄罗斯。 例如,伊拉克、叙利亚等国早年采购的中国弹药,在政权更迭或战乱中流失,最终辗转到了俄军手中,这种二手军火的流通路径非常复杂,中国根本无法追溯和控制。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西方媒体的造谣传统,从新冠病毒溯源到新疆人权问题,西方媒体编造了无数谎言,其目的就是抹黑中国形象,转移国际社会对自身问题的注意力。 在俄乌冲突中,他们同样故技重施,将第三方转售的中国弹药说成是直接军援,甚至不惜伪造证据。 比如2023年西方媒体炒作的中国导弹残骸事件,后来被证实是伊朗仿制的俄制导弹,与中国毫无关系。这种先射箭后画靶的报道方式,充分暴露了其政治操弄的本质。 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决定了不可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制裁和军事对抗。 在俄乌冲突中,中国多次呼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争端,并积极推动和谈进程。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弹药,不仅会违背自身的外交原则,还会给西方国家进一步制裁中国提供借口,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最后,我们还得看看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2023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其中能源、机电产品和农产品占了大头,军事装备的直接贸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确实从俄罗斯引进过苏-27战斗机、现代级驱逐舰等装备,但这些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合作项目,与当前的俄乌冲突无关。 而且,中国在引进这些装备后,已经实现了自主创新和国产化,根本不需要再依赖俄罗斯的武器技术。 所谓中国为俄罗斯提供弹药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俄军炮弹上的中文标识,要么是历史遗留的库存弹药,要么是经过第三方转售的二手货,与中国政府的政策无关。 西方媒体的抹黑行为,既是对事实的歪曲,也是对国际舆论的操纵,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这些虚假信息所误导,同时坚定支持中国政府的中立立场,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
中国为俄罗斯提供弹药?俄军炮弹上写着中文,我国到底有没有帮忙。俄乌冲突中,咱们国
星语梦
2025-04-09 09:54:3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