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曹德旺当庭怒指法官厉声喝道:听说区区两百万就能让你颠倒黑白?我偏不信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4-09 07:33:05

1994年,曹德旺当庭怒指法官厉声喝道:听说区区两百万就能让你颠倒黑白?我偏不信这个邪!这场官司不仅要打到底,更要赢得堂堂正正! 【消息源自:《中国企业家》1995年刊载的曹德旺专访;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1994年司法卷宗;福耀集团《福耀三十年发展史》"工业村建设风波"章节】 1994年夏天的福州热得像个蒸笼。曹德旺站在荒草丛生的工地上,手里的施工图纸被汗水浸得发软。三个月前这里还该打地基的地方,现在只歪歪扭扭插着几根生锈的钢筋。"王经理,你们拿了我三千万,就给我看这个?"他踢开脚边的空酒瓶,瓶身上还沾着新鲜的红泥——昨晚肯定又有工人在这喝酒赌钱。 对面穿的确良衬衫的中年人搓着手:"曹总别急嘛,最近雨季耽误工期......"话没说完就被曹德旺打断:"雨季?我上周去你们转包给三建的工地,人家混凝土都浇到二层了!"王经理脸色突然变得煞白,他没想到这个戴金丝眼镜的老板会亲自摸到三级承包商那里去查账。 这场冲突的伏笔早在半年前就埋下了。当时福耀玻璃的汽车挡风玻璃订单暴涨,曹德旺拍板要建占地200亩的工业村。招标会上,福建一建亮出国企招牌和厚达五厘米的资质文件,承诺"十八个月交钥匙"。签合同时曹德旺特意加了违约条款:"要是延误一天,扣工程款万分之五。"现在想来,对方签字时嘴角那抹笑分明带着讥诮。 财务小周后来在审计时发现了猫腻:预付款到账第七天,福建一建就向名为"永信建材"的空壳公司转了1700万。更绝的是,他们用福耀的工程做抵押,向农村信用社贷了800万发奖金。这些弯弯绕绕在九十年代有个专用名词叫"空手套白狼"。 "要么三天内复工,要么法庭见!"曹德旺甩下最后通牒。没想到对方动作更快,半个月后他反而先收到传票——福建一建以"拖欠工程款"为由把他告了。开庭那天,审判长刚念完案号,曹德旺突然站起来:"林庭长,听说您儿子上个月全款买了套观海公寓?"法庭瞬间安静得能听见电风扇的嗡嗡声。这个细节后来被《南方周末》记者写进报道,标题叫《玻璃大王与200万疑云》。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第二次庭审。曹德旺的律师搬来半人高的证据:偷拍的转包现场照片、农民工按手印的欠薪证明,最致命的是从信用社撬出来的资金流水。福建一建的代理律师中途去了趟洗手间再没回来,后来有人在法院后门看见他蹲在摩托车旁拼命打电话。 1995年春节前,判决书下来了:福建一建不仅要退还全部预付款,还得赔福耀玻璃停工损失费487万。但曹德旺赢得并不痛快,他在自传里写道:"胜诉书摸起来像块冰,那些被转包商卷走的民工血汗钱,到底没能追回来。"这场官司后,福耀所有工程合同都多了条特殊条款——项目经理必须每天往工地微信群发定位打卡。 二十多年后,当曹德旺在美国纪录片里谈起这事时,镜头扫过他办公室墙上那幅字:"商道即人道"。窗外阳光正好照在落款处,那是1994年冬天他胜诉后自己提笔写的。

0 阅读:40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