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才是我的祖国,我身体里流的是日本人的血,我不会再回中国!”被中国夫妇收养4
小说红楼
2025-04-08 22:28:40
“日本才是我的祖国,我身体里流的是日本人的血,我不会再回中国!”被中国夫妇收养40年后,日本遗孤赵连栋回到了日本,对养母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1945 年,抗日战争的尾声,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被无情地遗弃在中国的土地上,他们就是日本遗孤,赵连栋便是其中之一。
那时的东北,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年仅 4、5 岁的赵连栋,蜷缩在哈尔滨街头的垃圾桶旁,眼神中满是恐惧与无助。他的亲生父亲,一个日本军官,在战败撤离时,狠心地将他抛弃,任由他自生自灭。
这一天,赵凤祥和妻子李秀荣像往常一样,在街边经营着他们的菜摊。忙碌了一天,傍晚时分,赵凤祥正准备收拾菜摊回家,在往垃圾桶中倒烂菜叶的时候,眼角的余光瞥见了角落里瑟瑟发抖的赵连栋。
赵凤祥皱着眉头,蹲下身子,试图和赵连栋交流,可赵连栋只是惊恐地看着他们,一句话也不说
。经过一番观察,他们发现赵连栋身上穿着一件破旧的日式衣服,虽然已经脏得不成样子,但还是能看出一些日本服饰的特征。
“这孩子可能是日本遗孤。” 赵凤祥小声对妻子说。
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日本人充满了仇恨,收养一个日本遗孤,无疑需要巨大的勇气。
他们将赵连栋带回了家。回到家后,李秀荣赶忙烧了热水,给赵连栋洗了个热水澡,又找出干净的衣服给他换上。赵连栋看着眼前这对善良的夫妇,眼中的恐惧渐渐褪去,多了一丝温暖。
从那以后,赵连栋便在这个家中住了下来,赵凤祥和李秀荣给他取名为赵连栋,视如己出。
随着赵连栋慢慢长大,他开始上学了。在学校里,因为他是日本遗孤的身份,经常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
有一次,几个调皮的孩子围着赵连栋,一边骂他是 “小日本”,一边推搡他。赵连栋吓得哇哇大哭,却又不敢还手。这件事被李秀荣知道后,她心急如焚地赶到学校。
“你们为什么要欺负我家连栋?” 李秀荣愤怒地问那几个孩子。
“他是日本人,我们就不喜欢他。” 其中一个孩子大声说道。
李秀荣把赵连栋紧紧护在身后,激动地说:“他现在是中国人,是我儿子,你们不能欺负他!”
然而,在推搡过程中,李秀荣被推倒在地,那时的她已经怀孕八个月了。悲剧发生了,李秀荣流产了,而且因为这次意外,她再也无法生育。
这对李秀荣和赵凤祥来说,是巨大的打击,但他们没有因此而迁怒于赵连栋,反而更加疼爱他。
后来,赵连栋长大成人,在养父母的帮助下,他娶了一位中国媳妇,过上了平凡的日子。
1972 年,中日建交的消息传来,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对于赵连栋来说,这个消息让他心中泛起了波澜。
日本开始寻找当年被遗弃在中国的遗孤,中国政府也积极协助。赵连栋看到了寻亲的告示后,心中对自己身世的好奇被彻底点燃,他想要去日本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当赵连栋把这个想法告诉养父母时,赵凤祥和李秀荣虽然心中有些不舍,但他们还是选择支持赵连栋。“连栋啊,你想去就去吧,不管找到找不到,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在养父母的鼓励下,赵连栋带着忐忑和期待踏上了前往日本的寻亲之旅。经过一番波折,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原来,他的本名叫做野板祥三,亲生父亲曾经是一个日本军官。见到亲生父母的那一刻,赵连栋的心情无比复杂,他仿佛看到了另一种人生的可能。
回到日本后,赵连栋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开始接触日本的文化,融入日本的社会。
起初,他还会和养父母保持联系,甚至承诺会回到中国,还说要在青岛给养母买一套房子,让她安享晚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赵连栋的心渐渐变了。
在日本的日子里,赵连栋结识了一些日本右翼分子。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他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扭曲。
他开始对中国产生了偏见,说出了许多损害中国的话。
他甚至说日本的侵略战争是在 “解放中国”,这种颠倒黑白的言论,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感到愤怒。更过分的是,他还说日本首相是 “中国的走狗”,这种荒谬的言论,不仅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让日本民众对他嗤之以鼻。
赵连栋的行为引起了国内的关注,他曾经就读的学校得知他的言论后,决定不再承认他的学籍。而在日本,他也因为自己极端的言论和行为,受到了许多人的嫌弃。他原本以为回到日本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却没想到自己在日本也成为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最后,他只能在一个无名学校里做杂工,过着落魄的生活。
而在中国,赵凤祥和李秀荣一直牵挂着赵连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越来越差。李秀荣在一次意外中摔成重伤,她心中唯一的愿望就是再见赵连栋一面。
她托女儿写信给赵连栋,希望他能回来看看。然而,赵连栋却以工作太忙为由,拒绝回国探望。
直到赵凤祥和李秀荣临终前,他们都没能再见赵连栋一面。这个他们养育了 40 多年的孩子,就这样彻底地抛弃了他们。
赵连栋的所作所为,让无数人感到不齿。他忘记了自己在中国度过的童年,忘记了养父母对他的养育之恩,忘记了中国这片土地给予他的温暖。他的行为,是对人性和感恩的亵渎。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