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被解除一切职务的赫鲁晓夫,孤独地坐在公寓前的草坪上,留下了这一张老照片。照片中的他左手拄的拐杖,脖子上挂着相机,深深地陷入了沉思,此时的他实际上处于软禁状态的退休生活。 那张照片定格在1964年秋天,苏联前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孤独地坐在莫斯科郊外别墅前的草坪上。他左手拄着拐杖,脖子上挂着相机,眼神中透着深沉的思索与无奈。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苏联第一把手,就这样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中,从权力巅峰跌落到平凡百姓的生活。 仅仅几个月前,赫鲁晓夫还掌握着庞大的苏联帝国。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在1964年10月悄然而至。当时,赫鲁晓夫正在度假,毫无防备之际,勃列日涅夫等人发动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无流血政变"。他们召开了一场特殊的中央委员会全会,解除了赫鲁晓夫的一切职务。当赫鲁晓夫从度假地匆忙赶回莫斯科时,一切已成定局。 "我必须学会如何打发这漫长的时间。"这是赫鲁晓夫下台后几乎每天都要对家人重复的一句话。政变发生的第一个晚上,他焦虑不安,即使服用了大量镇静药物,仍然无法入睡。清晨到来时,他没有心情享用早餐,一种深深的失落感笼罩着他。 表面上,勃列日涅夫为赫鲁晓夫安排了"体面"的退休生活:莫斯科郊外的别墅、每月数百卢布的退休金、一辆高级专车。但实际上,这辆车很快就被换成了低档车,最后甚至沦为二手车。这种降级处理象征着他地位的彻底跌落。更令人窒息的是,几乎没有人敢来拜访他,昔日熙熙攘攘的门庭,转眼变得冷清寂寥。 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对赫鲁晓夫下台表现出高度关注。1964年11月,周恩来率团访问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庆典。在与罗马尼亚、波兰等国代表团的会谈中,周恩来直言不讳地表示:"赫鲁晓夫下台是好事,对政策的影响会引起国内和国际关系的变化。"然而,周恩来同时对苏方就赫鲁晓夫下台原因所作的解释表示不满。 在与勃列日涅夫和其他苏联新领导人的会谈中,周恩来明确要求了解赫鲁晓夫被解职的政治原因,但显然对苏方的回应并不满意。回国后,周恩来第一时间向毛泽东汇报了情况。不久后,中国《红旗》杂志发表社论,指出赫鲁晓夫下台的根本原因是"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所指出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而此时的赫鲁晓夫,已经开始了他的"软禁"生活。虽然表面上他是自由的,可以在别墅周围散步,但实际上KGB在他家中安装了窃听器,监控着他的一举一动。 1971年9月13日,莫斯科新圣母公墓举行了一场简单到令人心酸的葬礼。逝者是七年前还手握苏联最高权力的赫鲁晓夫,然而没有一位现任领导人前来吊唁,只有亲属和少数朋友出席,苏共中央仅送来一个象征性的花圈。葬礼很快结束,公墓恢复了平静,赫鲁晓夫成为唯一没有葬于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人。回望他"退休"的七年光阴,这位昔日强人在黄金牢笼中度过了怎样的晚年? 退休初期,赫鲁晓夫的生活表面光鲜:莫斯科郊外的别墅、每月数百卢布的退休金、专职司机和轿车。但这所谓的"优待"很快显露出真相。他的豪华轿车被换成了低档车,最后甚至是二手车。更让他痛苦的是社交圈的急剧萎缩,几乎没有人敢上门拜访他,曾经的权力中心变成了一座孤岛。 为了打发漫长的时光,赫鲁晓夫开始在别墅周围散步,这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他一步一步地在小路上踱步,但心里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走得太远,否则便会有人"礼貌地"将他劝回。后来,他在散步时随身携带一台全波段收音机,尤其喜欢收听西方电台的广播,包括那些他执政时期亲自下令禁止的"敌对"电台。 阅读也成为他消磨时光的重要方式。令人讽刺的是,他最喜爱的书籍《日瓦戈医生》,正是他担任苏联领导人时禁止出版的作品。这位曾经的禁书审查者,如今却在这些被禁作品中寻找精神慰藉。花草、晒太阳、闲坐,这些平凡的活动填满了他的日常。 然而,赫鲁晓夫并非甘于平庸。1967年左右,他决定撰写回忆录。家人为了让他振作,为他搞到了一台最新款的录音机。赫鲁晓夫开始在家中或散步时录制自己的回忆,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一举动已被无处不在的KGB监视者发现。不久后,KGB前来要求他停止写作并交出所有录音带和手稿,理由是要"保护党和国家机密"。 尽管如此,赫鲁晓夫的回忆录最终在1970年于国外成功出版,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在全球传播。奇怪的是,这本书在俄文中始终未能出版。有人怀疑,这是不是KGB的刻意疏忽?无论如何,这本回忆录成为了他最后的抗争。 从始至终,赫鲁晓夫的"退休"生活都在KGB的严密监控之下。他家中的窃听器记录着每一次谈话,每一位访客和每一通电话都会被记录,相关资料直接送到勃列日涅夫的办公桌上。这位曾经掌握大权的领导人,实际上成了一名软禁状态下的囚徒。
赫鲁晓夫回忆说,有一次我和毛泽东喝茶聊天,他问我,“有多少征服者进入过中国?”然
【4评论】【8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