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日军入侵河南,因少林寺有百名持枪武僧,所以豫西抗日支队请他们协助抗日

沙滩留下脚印 2025-04-08 19:52:08

1944年,日军入侵河南,因少林寺有百名持枪武僧,所以豫西抗日支队请他们协助抗日。没想到对方不仅拒绝,还差点动手绑了司令员。 "皮定均带着警卫前来少林寺劝降,却被和尚们围困,要绑给日本人,皮定均发现情况不对,带着警卫跑了。"这个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故事,让许多人对少林寺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产生了疑问。难道那些身怀绝技的少林武僧,真的与日寇沆瀣一气,背叛了民族大义? 历史的真相,总是比传言更加丰富且复杂。让我们回到1944年的河南,那片饱经战火蹂躏的土地上。 当年夏天,日军加紧了侵略河南的步伐。郑州、南阳之间的广大豫西地区尽数沦陷,汤恩伯的四十万大军,一触即溃,豫西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毛主席时刻挂念着河南人民的苦难,于7月中旬指示皮定均、徐子荣组建豫西抗日先遣队,挺进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 这支由1700人组成的队伍,装备了800条步枪、30挺轻机枪,9月6日南渡黄河后,就遭到了日伪军的阻击。皮定均冷静指挥,且战且退,向南过洛河、涉伊水,最终抵达了嵩山地区。抵达登封后,皮定均立即指挥部队炸毁了日军正在修建的机场,不但摧毁了敌人的战备设施,还解救了万余名被迫劳动的民工。 然而,先遣队在豫西的初期行动却并不顺利。当地百姓对这支自称"八路军"的队伍充满了戒备。皮定均在回忆录中写道:"长期生活在日军和国民党的残暴统治之下,群众对我们并不了解。我们经过的地方,一村打枪,村村打枪。" 白沙村的村民甚至拒绝让八路军进入围寨,皮定均只能带着部下在林子里露宿。吃饭时,他们把银元放在框里,村民吊上去,再把饭菜吊下来,双方竟如此警惕地"隔空交易"。 原来,在真正的八路军进入豫西之前,已有一伙伪军假扮我军,在当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就是为了败坏人民军队的名声。百姓们对陌生军队的戒备,源于他们曾经遭受的伤害。 而河南,这个在抗战中付出巨大牺牲的省份,其悲壮故事远不止于此。从1937年日军入侵豫北开始,这片中原大地就成为了抗日前线。14年抗战中,河南出兵189万,为全国第二;提供粮食和税收一度稳居全国第一;战前人口3500万,战后仅剩3000万,约500万河南同胞因战争丧命。 1958年春天,皮定均将军重返少林寺。德禅大师眼含泪花,激动地说:"皮司令,少林僧人想念你啊!"皮定均感慨地回应:"老法师,我这不是回来了嘛!"这温情一幕,成为了少林僧人参与抗日的历史见证。 回溯到1944年,皮定均初访少林寺的场景却截然不同。当时,他忙里偷闲来到这座名动天下的古刹参观。踏入山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残垣断壁。原来这是1928年被军阀烧毁的大雄殿、藏经楼、法堂、钟鼓楼的遗址,许多珍贵文物也在那场大火中化为灰烬。 接待皮定均一行的知客和尚,态度复杂。皮定均在回忆录中写道:"从他虚假的殷勤招待中,明显能感觉到戒备和敌意。"知客和尚不断敬茶递毛巾,似乎有意拖延时间。更令人警觉的是,外面有几个持武器的身影鬼鬼祟祟地走动,让皮定均感到"我们已经被监视住了"。 面对这种状况,皮定均并不退缩。他直言不讳地质问:"日本人也信菩萨,也信佛教,可他们在少林寺门口烧杀劫掠,还用皮鞋打你们的耳光,你们为什么不反抗?"接着,他又诚恳地说:"我们是来抗日的,也欢迎和你们联合起来,共同抗日!不错,我们不信菩萨,反对迷信,但是只有我们才真正的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这番话语触动了在场的僧人。知客和尚面红耳赤,外面的和尚们也低声议论,随后悄然退去。最终,知客和尚向皮定均合掌打拱:"我拥护八路军抗日,八路军打掉飞机场,我们也知道。长官,请吧!我带您游览!" 初期的误会消除后,少林寺与抗日队伍的关系迅速改善。到1944年末,我军在当地创建了少林抗日区政府,少林寺僧人释永贵被任命为副区长。他带领几十名身怀绝技的僧人组成了区干队,开始了真正的抗日征程。 1945年1月,日军对嵩山地区展开大"扫荡",少林区干队在寺东口外设伏,一直打到五乳峰,给敌人造成重大伤亡。2月,一支日军残部流窜到少林寺附近,又遭到区干队和民兵的猛烈抗击,打得敌人狼狈逃窜。6月,区干队配合偃师县独立团在摩天岭伏击日军抢粮部队,打得敌人死伤过半,连同伴尸体都顾不上带走。 当然,历史总有复杂面。少林寺中确有个别叛逆分子,如叛僧体中曾勾结日伪军向嵩山进攻,但很快被皮定均率部击败。这些个别事件并不能代表整个少林寺的立场。

0 阅读:55
沙滩留下脚印

沙滩留下脚印

爱家人和朋友